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经济民生 >
经济民生
“富民”“润民”“暖民”,步履坚定“向民而行”
时间 :   2024-11-23 12:0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于佳鑫 一审:宁基   二审:陈雄   三审:周满荣

11月4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北省孝感市与咸宁市进行了考察,深入博物馆、农村、科技和产业创新平台考察调研,了解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这一行程为各级党员干部指明了方向,即通过精细化发展特色产业、激活文化活力、优化社区服务,实现“富民”“润民”“暖民”的目标,确保改革发展的步伐始终与人民的需求同频共振。


产业“富民”:因地制宜,精细发展。在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指出要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建设,首要任务便是培育富民产业。为此,党员干部应当深入基层调研,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依据“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种则种、宜旅则旅”的原则,促进产业升级转型。通过联合政府机构、企业与农民,共同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力求将传统的小农经济转变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经济焕发新的活力。


文化“润民”:传承创新,润及人心。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关注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他在云梦县博物馆考察时提到,要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挑战,必须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党员干部应积极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民俗节庆、文艺演出等,既丰富了百姓的精神世界,又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同时,应注重收集整理地方文化遗产,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保护与展示,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


服务“暖民”:贴心周到,温暖人心。针对社区服务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要在党建引领下,重点关注老年人和儿童两大群体的服务需求,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承担着连接政府与民众的重要桥梁作用。因此,党员干部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如定期举办座谈会听取民意,开展环境整治、设施改造等民生项目,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尤其对于涉及“一老一小”的问题,更需细致入微地考虑,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奎文区廿里堡街道党建办:于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