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需要年号党建引领“变字诀”,走好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为笔,描绘改变乡村的蓝图。党的二十大以来,政府不断出台各种惠民政策,资金帮扶鼓励转变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同时“新农民”“新乡贤”的涌现也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从抓规划入手,制定具有一定地域特色、区位优势的当地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并按计划、分步骤严格按规划进行推进,以确保突出自身特色,科学发展。要加快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广适用的生态农业技术,建立生态农业生产技术规范体系。
以转变文化服务方式为帛,记录改变乡村的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乡村想发展,就需要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坚定文化自信。近年来我国为坚定农民文化自信,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做出过许多努力:在县乡一级建立农家书屋、丰富农村图书馆藏书、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建立“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等方式,改变了以前枯燥无味的文化普及方式,以兴趣爱好、实用与产业经营挂钩为抓手,引领居民村民移风易俗,丰富精神生活,使村民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因此,要持续转变文化服务的方式,丰富农村的精神文明。
以转变生态保护方式为墨,渲染改变乡村的画卷。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是国本问题,而现在农村普遍存在农田污染、村民环保意识不强,环保设施技术落后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源头上加强农村生态建设,保护好水源、耕地等资源。但这样还不够,要引导农民环保意识,在产业上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合理发展旅游业等环保产业,通过环境保护与农民切身利益挂钩的方式,转变生态保护方法,打造乡村生态宜居环境。(剑河县仰阿莎街道办事处: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