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心内科病房,61岁的患者张先生(化名)坐在病床上,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正在和围坐在身旁的亲人们讲述着几天前自己两次死里逃生的惊险历程。
“多亏了我们的好医生,不然此刻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怕是另一种场景”,在听完张先生的讲述,了解了整个救治过程的一家人不停的表达着对医院心内科茶春喜教授、崔海东主任团队的感激。
快!胸痛中心为生命搭建“绿色通道”
张先生口中惊险的经历发生在10月25日,当天一早,起床没多久的张先生感到胸口像有东西压榨一样疼痛,顿时疼的他浑身冒汗,他立即服用了些药物,但并未奏效。感觉情况不好的张先生立即拨打了120电话。
很快,张先生被送到了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急诊科,初步了解病情的医生们已等候在科室,在紧急完善心电图各项检查、开展多学科会诊中,心内科医生万林林诊断患者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建议立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患者家属在得知情况后,给予了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医护人员最大的信任,同意介入手术并立刻签署了手术同意书。医院立即按照胸痛流程开通绿色通道,在张先生的家属办理住院手续的过程中,张先生已由绿色通道从急诊科被送到介入室即刻开始手术。
张先生的主管医生万林林介绍说:“患者从发生胸痛,到医院完善各项检查、诊断,再到介入室开展手术,整个过程在不到一个小时里全部完成,确保患者第一时间得到了救治。”
帮助张先生快速得到救治的正是医院胸痛中心为患者开通的“绿色通道”,这个“通道”是由专业医护人员组成的一站式救治团队,医院将救治胸痛患者的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等各个科室加入到这个团队中,随时待命,一旦有胸痛病人入院,团队中的各个成员会迅速行动起来,为患者开启快速反应、有序衔接、密切配合的救治。
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心内科茶春喜教授介绍,在绿色通道的整个运行流程中,患者无需先挂号、无需排队等候、无需先缴费后检查,且患者的救治流程是多学科会诊先行,患者在急诊科完善各项检查后,省了转到心血管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的环节和时间,直接从急诊科转运到介入室开展手术,整个救治流程高效、省时,最大限度的开展了对胸痛患者的救治。
强!两次室颤,团队步步逼退死神
在介入中心导管室,茶春喜教授和崔海东主任带领心血管内科团队迅速展开救治,造影结果显示,前降支近中段完全堵塞,团队立即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就在快速上指引导管,送入导丝通过病变送入LAD远端时,患者出现室颤,意识丧失。
室颤是最致命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当室颤发生时心室也失去了有效收缩功能,大脑不再有供血,如果不尽快逆转,会造成脑损伤,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脑死亡。当室颤发生时,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及处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万分紧急之下,导管室张秀芳护士临危不乱,二次成功除颤,转为窦律,此时医护人员的脸上也闪过一丝笑容,但此刻的他们并未有一丝放松,因为患者虽然暂时了脱离鬼门关,但仍未安全。
手术继续进行,团队应用介入的手段开通阻塞的血管,放入支架,使血液再次“灌溉”心肌。抢救争分夺秒,惊险的一幕却再次出现,张先生再次出现室颤,四肢抽搐,意识丧失。紧急除颤、用药......在茶春喜教授、崔海东主任的指导下,黄春主任医师、陈海刚主治医师主台,从容细心操作,与死神极限拉扯,一步步逼退死神,张先生成功被救回,并成功开展了手术,解除了危机。至此,张先生的救治圆满成功,医护团队们紧紧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放下。
目前,张先生生命体征平稳,状态良好。在张先生的救治中,看似是幸运,其实也是必然,这背后离不开医院胸痛中心的建设成效,团队对救治方案的确定、各个流程环节之间的有序衔接、医护人员的快速反应、及时处理等一系列强有力的保障是生命护航的根本。
茶春喜教授说:“ 医院心血管内科在近两年的发展中有了很大的提升,将持续加快推进胸痛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赋能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建设,全力打造心血管专科特色品牌,为建设南疆心血管中心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医疗需求。 ”(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