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一大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二团二十四连职工王红燕骑着电动车来到自己承包的水稻试验田。她想知道,农业专家测产后,这块采用“破板结层+暗管排盐+种稻洗盐”的土壤改良方法到底有多厉害。
今年,二团采用破板结层、暗管排盐、种稻洗盐“三管齐下”的工程技术,在重度盐碱地快速脱盐种植水稻,使多年弃荒地得以复垦,达到水稻增产两成的实效。
王红燕说:“我这块地盐碱大,撂荒多年,今年在专家指导下,把碱压下去了。试种水稻也不错的,以后不管是种棉花,还是水稻,我的信心更大了。”
王红燕所在的水稻地,属二团重度盐碱地试验核心示范区,总面积1000亩,该区域分布在山前洪积扇的冲积平原上,由于山前洪水流经含盐量很高的第三系红棕色泥岩地层,其成土母质主要为洪积物,具有质地较重,含盐量高的特点,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牵头主持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疆绿洲节水抑盐灌排协同产能提升技术模式与应用”项目的四个核心示范区之一,由项目下设的研究课题五“节水抑盐灌排协同调控技术模式及示范”负责组织实施。
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所长徐万里说:“在二团30余万亩耕地中,有板结层的土壤占比八成以上,水渗不下去,盐渍化非常严重。我们通过打破板结层,让水渗下去;采用暗管排盐,将盐分快速地淋洗出耕层;加上种稻洗盐技术,缩短改良时间。在这三个技术叠加的基础上,结合水肥协同高效调控技术、黄腐酸盐碱改良剂、有机肥土壤培肥等多项技术综合应用,使重度盐碱地快速脱盐、彻底脱盐,持续提高耕地的产能。”
经过半年的攻关,秋收季节,一师农业农村局组织中国农科院灌溉所、新疆技术推广站、新疆农垦科学院、塔里木大学及兵团第一师农科所等单位组成的测产专家组对核心示范区种植的水稻进行了实地测产。专家组根据试验田埋设暗管的不同深度和密度,以及在没有埋设暗管的对照区稻田里,共选取了15个点位进行测产。
按照农业农村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进行理论测产,结果显示:经专家组多点取样测产,暗管排盐综合技术处理区11号地水稻产量721.7公斤/亩,对照区水稻产量600.4公斤/亩。产量比对照区增加121.3公斤/亩,增产20.1%。
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向东说:“二团这片区域,年初检测时,盐碱地盐碱含量达到了3.12%,这个盐碱含量是种任何作物都很困难的。通过实施暗管排盐为主的技术后,淡化了水稻耕层,种植的水稻每一穴分蘖都有十五六个,长势也不错,说明这项技术在二团这个重度盐碱地上是十分有效的。来年就可以种经济作物了,通过作物轮作倒茬,进一步对土壤进行熟化和改良。”
多年来,二团通过探索挖排碱渠、种植海水稻、引种耐盐碱牧草等多种措施,持续加大对盐碱地改良,但仍有一部分难啃的硬骨头。自今年四月采用“破板结层+暗管排盐+种稻洗盐”工程技术后,加速了耕地失产面积的流失,为盐碱地改良、治理、开发、利用寻求新途径,有力促进职工增收、农业增效和乡村振兴。
“二十四连是二团成立比较晚的一个农业连队,土地盐碱特别严重,弃荒地就有好几百亩。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今年在项目组专家的帮助下,紧盯暗管排盐技术,实践证明种植的水稻长势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下一步,我们将弃荒地利用起来,逐步采取这项技术全部种上庄稼。”二团二十四连连长杨玉春说。(二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陈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