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经济民生 >
经济民生
丰南见闻:喜看稻菽千重浪 农村遍地收秋忙
时间 :   2021-10-21 17:4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周满荣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深秋时节,笔者赶赴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西部低洼地带巡访农业生产情况时,每到一处都令人感慨、激情涌动、思绪绵绵。
 
一望无垠的广袤田野洋溢着丰收的美景。万亩稻田长势良好,沉甸甸的稻穗弯下头来,在强劲秋风的吹拂下,如同金浪翻滚的一片海洋,似乎向人们倾诉:再有几天我们就不在田野里被风吹雨打地“晃悠”了,收割机和农民老乡会把我们请到农家粮仓“安居乐业”了。
 
最忙的场景莫过于收花生、挖生姜了。该区所辖的岔河镇的王各庄、三神庄、四神庄、杨义口头村、张富庄、孙庄子等村,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农民群众起早贪黑、摸爬滚打在田间,甚至带着干粮去收秋。晚上,收割机在农田里来回缓缓前行,农机隆鸣打破了宁静的夜空,收割机的前后大灯把田野照得一片通明,抢收玉米、花生的动人场面到处可见。由于季节性较强,集中收秋一时闹起了“劳力荒”。锄生姜和花生的,一个小时付25元到30元、甚至更高的劳务费,也难以找到能干的“帮手”。农民们焦急地说:“现在天气变化无常,雨水三天两头袭来,老天爷说变脸就变脸,辛苦一年的丰收果实如不及时抢收上来,就会烂在地里发芽霉变,白忙活一年,还会弄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爱土为命、惜粮为金的农民,总有这种永远抹不去的传统观念,也是我们新时代更需要传承和弘扬的艰苦奋斗的民族传统。
                           农民收花生图片(1)
                          农民收割玉米图片(2)
                                 农民锄生姜图片(3)
    该区的南孙庄乡、东田庄乡、唐坊镇是全区重点产棉区,今年上万亩棉花长势喜人,一眼望去,数不尽的花朵把成方连片的棉田装扮成了“白色世界”,采摘棉花的农夫和农妇,他(她)在棉田里干得非常起劲,长满老茧的一副铁手真叫麻利。我在南孙庄乡的张六庄村北边的棉田里,亲眼目睹好多农民开着电动三轮车和小拖车,往家里拉运采摘的棉花。为了防止雨淋棉花变色变质,有的干脆提着蛇皮袋子,捋棉花桃,拿到家里在“剥皮”,这样做可避免和减少一些损失。挖生姜的进度相比缓慢一些,姜农昼夜守护着丰收的果实,有的干脆睡在地头存放的汽车里过夜。
 
                           农民采摘棉花图片(4)
现在,拾花生、捡生姜的简直人山人海,都是左右邻村和市里来的。因为机收过的地块,不可能“一干二净”,总有埋在地里的“剩头”,正如人们常说的那句俗话:鱼过千层网、网网都有鱼。拾花生、捡生姜,也是一种乐趣和收获,颗粒归仓,人人有责。
这次实地巡访,作为全国“三农”问题观察员我深深体味到:农民苦、农民累,忘记农民是犯罪!没有农民的辛勤耕耘,没有农业的五谷丰登,没有农业这个固本强基的雄厚产业,中国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若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是一句空话!
 
这次实地巡访使我感到最欣慰的是,丰南区基层乡镇村的干部和一些驻村干部,他们纷纷走出机关大楼,深入田间地头,主动争当农民,积极帮助农民抢收抢种,力争把今年水患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农业要大上,干部要大下的老传统又回来了。不仅在丰南区是这样,唐山各县(市区)的广大党员干部都是想农业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帮农民之所需,努力把实事办到农民的心坎上。
 
 
                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图片(5)
 
巡访结束时,我拨通了丰南区委书记赵立华的手机,他兴致勃勃地对我说:“丰南今年农业是个丰收年,农民群众激情满怀,干劲倍增。尤其是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深化党史教育,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充满了十足的信心和新期待。广大党员干部作风下沉,深入田间地头,热情指导农业生产搞帮扶,可以听到农民群众的呼声反映和意见建议,便于捞到货真价实的第一手信息资料,有助于我们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精准施策、抓好落实,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实践证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良好的干部作风也是生产力和正能量,可以感召群众,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奔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许贵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