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乐陵市抓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契机,围绕“一懂两爱”目标要求,构建“四个机制”,落实“夯根基、强本领、明导向、激干劲”等系列举措,着力打造一支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构建源头储备机制,蓄好“源头活水”。一是用好招录主渠道。持续加大公开招考力度,倾斜编制资源,提高乡镇公务员招录数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镇基层工作,近5年来,新招录乡镇公务员90名,选调生74名,数量均列德州各县市区前列。二是拓宽人才储备途径。实施“雁归工程”,着眼未来可用原则,前移本土人才选拔关口,将村党组织书记公开遴选重点瞄向体制内事业人员,为下一步本土人才考录集聚了优质干部资源。截至目前,累计面向本土优秀人才招录乡镇公务员37人。三是用活识别发现手段。出台《一线跟踪考察识别干部细则(试行)》,通过全员谈话、一线调研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掌握公务员干部队伍现状,对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的工作中能力过硬、担当作为的78名基层公务员提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构建培养锻炼机制,助力“强筋壮骨”。一是坚持精准施训。建立新录用公务员“345”导师帮带机制,制定“3年”成长计划,明确“4个”主体职责,抓实“5项”培养举措,实行“一人一策”精细化培养,自实施以来,累计为99名乡镇公务员、选调生选派优秀导师,帮助其熟悉新环境、融入新角色。二是坚持一线历练。树立“优秀干部到一线去、在一线用”的鲜明导向,积极选派公务员到一线锻炼,把培训课堂放到招商引资、乡村振兴、信访维稳、项目建设等一线,锤炼提高公务员与基层群众打交道能力,练就独当一面的本领。三是坚持实训培养。依托市委党校,将冀鲁边精神融入教育培养实践,建成德州市首家乡村振兴公务员培训基地。规划了“初心如磐”“乡村振兴”“产业发展”3条路线,涵盖我市特有的“两红”文化、特色乡村、产业园区等不同领域,为基层公务员实训提供了生动课堂。建设冀鲁边区革命教育基地、萧华将军革命文物陈列、乐陵影视城、循环经济示范园等43个现场教学点,实现“点餐式”教学,提升基层公务员抓乡村振兴本领。
构建日常管理机制,筑牢“守护防线”。一是加强日常监管。建立公务员事前监督、协同预警机制,实现纪检、组织、公安等12个部门的信息共享。编印《干部行为准则》,明确公务员应为、可为、慎为、禁为情形,先后开展酒驾、赌博、财经纪律等多领域警示活动,系好“第一粒扣子”。二是完善考核体系。健全完善年度考核、平时考核和日常管理等相结合的跟踪考核机制,以公务员平时考核作为抓手,探索“1+X+Y”考核模式(即共性指标+个性指标+特色指标),以德能勤绩廉为共性指标、岗位履职为个性指标、创新工作为特色指标,引导乡镇将乡村振兴作为突破项目,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构建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干事活力”。树立唯实唯干唯先的鲜明用人导向,发挥职级激励作用。用好数字化手段,建立公务员成长档案,结合年度考核、全员谈话、日常推优、工作实绩等情况,量化评分,动态管理,打破不同乡镇、不同岗位、不同届次限制,实现综合比较、精准画像,综合考虑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年龄、资历等因素,分层分批有序开展乡镇公务员职级晋升工作。2023年以来,共晋升乡镇四级调研员5人,一级主任科员9人。(中共乐陵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