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潮涌牵黔岭,东西携手谱新篇。自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广东与贵州跨越千里山海,以“优势互补、双向互济”为纽带,打破地域壁垒、整合发展资源,让大湾区的创新活力与黔贵大地的生态禀赋深度交融。这场跨越省域的“发展合伙”,不仅激活了两地的潜在动能,更走出了一条区域协同、共同富裕的实践之路,成为东西部协作的生动范本。
产业协作是粤黔合作的“强引擎”,让资源优势转为发展胜势。贵州坐拥丰富的矿产、生态、农业资源,广东则手握活跃的企业、先进的技术与广阔的市场,两地精准对接、各展所长,实现了“1+1>2”的聚合效应。在贵州的产业园区里,广东企业带来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技术与经验,让当地的资源“活”起来;在特色农业基地中,广东的产业链思维赋能贵州茶、辣椒、生态畜牧等产业,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形成闭环,让“黔字号”产品有了更稳固的发展支撑。产业的深度协作,不仅为贵州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广东产业拓展了发展空间,实现了“你有我需、我有你求”的双赢。
民生温度是粤黔合作的“风向标”,让协作成果直抵群众心间。粤黔协作从不只停留在产业层面,更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把实惠送到百姓身边。在贵州的田间地头,广东的农业专家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帮农户解决作物管护难题;在产销对接的平台上,“贵品入粤”的通道不断畅通,遵义辣椒、湄潭茶叶、关岭牛肉等特色农产品走进大湾区的超市、餐桌,既丰富了广东群众的菜篮子,也鼓起了贵州农户的钱袋子。此外,两地还在教育、医疗等领域深化合作,广东的优质师资、医护人员赴黔帮扶,为当地补齐民生短板,让群众在协作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创新赋能是粤黔合作的“活水源”,让协作模式持续焕新。粤黔协作从不墨守成规,而是不断探索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合作路径。从共建产业园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到搭建“研发在广东、制造在贵州”的分工体系;从打造新茶饮供应链中心,让贵州夏秋茶实现价值提升,到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黔货出山”渠道,让深山里的特产走向全国……两地始终以创新思维破解协作中的难题,推动合作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发展转变,为贵州培育了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也让粤黔协作的路子越走越宽。(计划乡人民政府: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