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如大树的根系深扎沃土,制度体系似航船的舵桨校准方向,干部队伍若江河的百舸竞相争流。新时代党建工作既要夯实基层基础,也要完善制度保障,更要激活人才动能。唯有根系向下延伸、规矩向前引领、梧桐向上生长,方能构建起立体化党建新格局,为事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一、根系工程夯基础,末梢激活强动能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神经末梢”,其活力直接影响党的执政根基。要实施好“红网连心”工程:在商务楼宇建立“立体党建网格”,将党组织嵌入到每个楼层、每家企业;在快递站点设立“先锋驿站”,让流动党员找到组织归属;在老旧小区创建“院落党支部”,使退休党员成为社区治理中坚力量。这些创新实践印证,激活组织末梢需从三方面着力:空间重构打破行政壁垒,依托产业园区、商圈市场等建立区域性党组织;功能升级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向“治理枢纽”转型,集成矛盾调解、就业指导等服务;数字赋能开发“党员云地图”系统,实现组织生活在线化、党员管理智能化。当党组织的“毛细血管”延伸到社会治理每个角落,党的政治优势就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
二、悬规植矩立根本,执楫中流稳航向
制度建设如同为航船装配精准的导航系统。要积极探索新的“制度体检”机制:每年对现有制度进行合规性审查,五年间修订完善干部选拔、权力监督等制度;建立“制度执行负面清单”,将“重制定轻落实”问题纳入党建考核;开发“清风码”监督平台,群众扫码即可查询办事流程、评价服务效能。这些举措揭示制度建设的深层逻辑:立柱架梁需构建“1+N”制度体系,以党章为根本,配套制定组织生活、干部监督等实施细则;动态优化建立“制度适应性评估”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执行偏差;闭环管理形成“制定-培训-督查-反馈”全链条,将制度执行力纳入干部考核指标。当规矩意识融入党员干部血脉,制度优势就能转化为持久的治理定力。
三、梧桐引凤筑高地,百舸争流展新篇
干部队伍建设如同培育生态雨林,需要阳光、雨露和沃土。要培养好“青苗计划”:设立“三线历练”机制,安排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信访维稳、乡村振兴一线轮岗;建立“导师帮带制”,由退休厅官与年轻干部结对指导;推出“创新试错容错”清单,明确12类可容错情形。这些探索勾勒出干部成长生态的构建路径:土壤改良破除论资排辈,建立“实绩档案”量化考核体系;阳光雨露实施“双向挂职”,每年选派干部到长三角地区跟班学习;物种共生组建“85后”“90后”攻坚专班,通过项目竞标激发竞争活力。当人才生态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草木葱郁”的立体格局,组织优势就能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势能。
从根系工程夯基固本,到制度护航把稳方向,再到人才生态厚植优势,三者构成了党建工作的“黄金三角”。要通过这三维发力,提升党组织覆盖率,制度执行满意率,干部队伍中“85后”占比率。新时代党建工作需要打好“组织覆盖、制度约束、人才驱动”的组合拳,让红色根系汲取大地养分,让制度楫桨校准前行航向,让人才江河激荡奔腾活力,共同谱写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篇章。(丙梅街道办事处:潘承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