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能否在干事创业中展现真作为、贡献真力量,关键在于是否具备过硬的综合素养。其中,“开口能说、提笔能写、遇事能办”的“三能”本领,既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抓手,更是检验干部政治素质与担当精神的重要标尺。组工工作当以“三能”建设为突破口,引导党员干部在实干中淬炼本领,在为民中践行初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开口能说”是架起干群连心桥的“金钥匙”。沟通是理解的前提,更是凝聚共识的基础。党员干部若“说不明白、讲不到点”,不仅会让政策落地“打折扣”,更会拉开与群众的心理距离。要通过“学习大交流”“业务大比武”“岗位大练兵”等活动,让干部敢开口、会表达——既要能用“百姓话”解读政策,把惠民举措讲得清、道得透;也要能倾听群众“心里话”,在拉家常中掌握民情、化解矛盾。当干部能把“大道理”转化为“身边事”,把“政策语”变成“家常话”,才能让群众听得进、听得懂、愿意信,真正实现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的转变,筑牢干群信任的“连心桥”。
“提笔能写”是推动工作提质效的“硬支撑”。文字是思想的载体,更是经验的沉淀。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提笔能写”不仅是记录工作的能力,更是分析问题、总结规律、推动落实的重要手段。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让干部真正沉到基层、深入一线——在田间地头收集民生诉求,在企业车间了解发展难题,在社区网格掌握治理痛点,再通过提炼、思考、总结,将零散的线索转化为系统的经验,将具体的问题转化为可行的对策。这样的“笔杆子”,写出的不是空洞的文稿,而是接地气、有分量、能指导实践的“活材料”,能为决策提供参考,为工作注入动能。
“遇事能办”是检验干部真担当的“试金石”。干部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办成事、办好事”上。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是“纸上问题”,而是需要用行动解决的“心头大事”。党员干部要坚持实干为先,做到“遇事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这就要求干部必须摒弃“等靠要”的思想,主动扛起责任——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风险不畏惧,以钉钉子精神把每一件事落到实处。无论是解决老旧小区改造的“烦心事”,还是化解企业发展的“梗阻点”,抑或是守护群众安全的“生命线”,只有把“为民务实清廉”的准则融入每一项工作,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温暖,才能成为群众认可的“好干部”,才能让党的执政根基更加牢固。
新时代的考卷,需要用实干作答;群众的期待,需要用本领回应。组工工作当以“三能”本领建设为着力点,引导党员干部在“说”中拉近干群距离,在“写”中沉淀工作智慧,在“办”中彰显担当作为,以过硬本领扛起时代重任,以实际行动书写为民答卷。(莒县桑园镇:邵子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