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支架术作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术方式之一,常规需要向血管内注射造影剂来使血管显影。然而,对造影剂过敏和患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来说,由于担心造影剂引起的过敏反应以及对肾功能的损害,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介入治疗。
近日,第一师医院心血管病科邀请的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朱舜明博士,带领第一师医院心血管介入团队成功开展南疆首例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 “零造影剂”冠脉支架植入术,成为疆内率先开展此类高难度手术的医院,更是南疆唯一掌握该技术的医院,奠定了第一师医院心血管病科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一周前的一个晚上,61岁的钱国平(化名)因胸痛3小时被救护车送到第一师医院心血管病科,值班医生通过询问既往病史和检查结果得知,钱先生曾在某医院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术后已快两年,本次急诊入院因再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第一师医院心血管介入团队立即在无创呼吸机辅助下为患者实施冠脉造影术,造影提示:粗大的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在心血管介入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成功为患者进行了血栓抽吸术,恢复了冠脉血流,并决定择期对罪犯血管进行支架植入。
术后患者回到CCU继续观察。复查的肌酐水平从术前170mmol/L,上升到210mmol/L。患者术后出现了明显的肾功能损害,已经达到了造影剂肾病的程度。
面对病人复杂的临床状态,朱舜明博士和第一师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茶春喜教授,第一师医院介入诊疗中心主任陈劢副院长以及心血管介入团队经过周密细致的讨论,决定打破常规,借助血管内超声(IVUS)取代造影作为指导,为该位患者实施“零造影剂”冠脉介入手术。
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后,茶春喜教授与陈劢副院长在介入诊疗导管室外监台,朱舜明教授带领心血管介入团队马鹏超主任、梁晶星副主任负责具体操作。
常规消毒、穿刺完毕,马鹏超主任、梁晶星副主任娴熟地将指引导管放置于右冠开口,依据丰富的经验,将头发丝细的导丝成功送入到血管远端,送入血管内超声(IVUS),对患者的病变血管进行精准评估。检查发现:患者冠心病诊断明确,血管内可见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可见斑块破裂,狭窄最重处达80%,血管直径约4.5毫米。根据IVUS图像提供的斑块信息,朱舜明教授、茶春喜教授,陈劢教授和心血管介入团队对病变进行了精准的评估,制定了详尽的支架植入方案。考虑到心脏持续不断跳动,且无法使用造影剂进行支架定位,如何将支架定位到理想的位置,成为手术的最大难点。朱舜明教授指导团队应用血管内超声的换能器作为路标,在透视下,完美将支架释放于理想位置。术后再次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提示支架位置完美,膨胀、贴壁良好,未见边缘夹层。历时90分钟,一台完美的零造影剂介入手术顺利完成,全程未使用造影剂。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并发症及特殊不适症状,现已康复出院。
朱舜明教授来院期间,先后指导心血管介入团队开展了血管内超声、冠脉内旋磨、零造影剂冠脉介入治疗等多项高精尖技术,其中零造影剂冠脉介入手术为疆内领先、全国一流的复杂手术。该项技术填补了我院对造影剂过敏、肾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空白,为该类患者提供了手术的机会。充分彰显了第一师医院心血管介入团队为患者服务的初心、精益求精的追求,标志着第一师医院冠脉介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南疆各族患者带来生命的新希望。
陈劢副院长说:相较于有造影剂的心脏介入手术,“零造影剂”的介入手术难度和风险大大增加,医生改用细小的“血管内超声探头”当“眼睛”引导进行手术,术中只要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导丝进到夹层,或误入分支当主支,或穿出血管导致穿孔。所以它不仅需要医生具有精湛的技术,更需要手术团队牢记病人以往的病变特点和血管走行,默契配合操控导丝。本例手术的成功,充分彰显了第一师医院介入诊疗团队为患者服务的初心、精益求精的追求,标志着第一师医院介入诊疗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南疆各族患者带来生命的新希望。
专家介绍
朱舜明教授
医学博士,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笹川医学奖学金日本高级访问学者。2018年美国TCT大会最佳挑战病例奖获得者。分别于第四军医大学取得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学位及心血管内科学博士学位。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受国家卫计委笹川医学奖学金资助,于日本顶级心脏中心湘南镰仓总医院研修冠心病介入治疗。曾在国际上率先应用IVUS和FFR指导的零造影剂支架植入术。2020年翻译并出版了《循序渐进用好血管内超声》。(一师医院宣传科:黄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