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公益雷锋”范跃宁的联络协调下,六名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退役军人走进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小学,为全校师生上了一堂特殊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与学校师生及当地群众现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升旗仪式,让远在千里大山深处的苗族少年如同身临天安门升国旗现场,奏响了新时代红色传承的壮美和声。
在升旗仪式上,全场庄严肃穆,六名身着墨绿色礼宾服的退役军人肩擎礼宾枪,以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标准完成分列式行进。当威武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现场400余名身着苗族盛装的少先队员行队礼,目注五星红旗缓缓攀升,刺绣披肩在山风中轻颤如波,与仪仗兵礼宾服的金色绶带交相辉映。仪仗队员们随后展示了执枪礼、持枪礼在内的队列表演,每个动作都保持着服役时的标准姿态,彰显着永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将天安门的庄重韵律融入苗岭晨雾,赢得了师生们的阵阵热烈掌声。
退役军人李超表示,“此次到贵州从江岜沙苗寨进行爱国主义宣讲,传承的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希望爱国主义教育在全国各地、大中小学及贫困山区能够发光、发热。作为退役军人,我们将永葆军人本色,把爱国主义传播到更多的地方。”
“国旗的红色经纬线由先烈热血编织,五颗金星的位置经过周天度数计算。”退役军人曾嵘手持1:4国旗模型,将经纬交织的旗帜文化娓娓道来。四年级学生吴璐丹在笔记本上描画国旗,工整记录着“曾叔叔说,国旗比生命还重要,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
在校方颁发“校外辅导员”聘书时,操场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图景,身着传统蜡染服饰的苗族儿童以“滚山珠”技法表演了芦笙舞和舞蹈《岜沙汉》,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苗寨少年的阳刚之气。
“这些孩子触摸的不只是钢枪和对军事认知启蒙,更是接通了连接首都与山乡的精神电路和民族精神与国家记忆的文化密钥。”发起人范跃宁看见孩子们争相触摸礼宾枪,追问着“歼-20战机的隐身原理”时感慨道,作为岜沙村的名誉村长、岜沙小学名誉校长,他表示将通过多种形式向全国各地宣传从江岜沙,希望能吸引更多爱心人士和企业走进岜沙,走进孩子们的家庭,为孩子们成长、村寨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公益支持。
苗岭深处的国旗魂,退役仪仗兵的爱国传承。此次探索出民族文化与红色基因融合传承的新路径活动的开展,不仅是通过言传身教让军人职业精神与教师育人使命的共鸣,为学生成长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也是民族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培育的共振,让红色信仰以最质朴的方式在山寨生长,更是将军人的热血注入教育沃土,让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苗岭深处绽放出独特的光芒。(贵州省从江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鲁畅、韦绍东、石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