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是困扰基层治理的顽疾。近年来,各地在整治形式主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稍有不慎就会反弹回潮。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过度留痕、层层加码、文山会海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治理效能,影响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破除形式主义之弊,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形式主义加重基层负担。形式主义在基层治理中主要表现为过度强调留痕管理,要求基层干部花费大量时间填写表格、整理台账,上级部门不考虑基层实际,随意增加工作指标,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各种会议和文件。这些做法严重消耗了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无法集中精力解决实际问题,某乡镇干部反映,每周要参加十多个会议,填写二十多份报表,真正用于走访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不足三分之一,过度留痕、层层加码的做法,不仅没有提高工作效率,反而使基层干部疲于应付,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形式主义对基层治理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它消耗了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无法集中精力解决实际问题,降低了工作效率,使许多工作流于形式,挫伤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干事创业的热情。
破除形式主义探索实践。针对形式主义问题,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浙江省通过数字化改革,将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整合到一个平台,实现了"一网通办",这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也减少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四川省建立基层减负监测点,及时发现和纠正形式主义问题,有效防止了形式主义反弹;江苏省推行“无会日”制度,严格控制会议数量,使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深入群众。这些实践探索表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工作流程;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要注重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破除形式主义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基层治理赋能增效路径。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必须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要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实际成效,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评比;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大胆创新;要加强干部培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化考核评价体系,要注重实际成效,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评比,可以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引导干部把精力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要明确容错界限,鼓励干部大胆创新。加强干部培训,要注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理论学习。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前景广阔,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要注重保护个人隐私,防止数据滥用,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轻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提高治理效能。(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委组织部:李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