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浪潮中,流动党员怀揣着初心与使命于流动中寻找价值。如何让他们“流而不失”“流而有为”,实现从真正融入异地党组织怀抱的“流实”到在新的家园扎稳根基、持续闪耀的“留好”,是新时代党建工作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依寻之径,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流动党员分布于各行各业、各个角落,与组织的联系可能会因地域的变换而暂时变弱。因此,各地基层党组织要完善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广泛开展“组织寻党员、党员寻党员、党员寻组织”活动。线上,利用居民微信群发布流动党员“动员令”,吹响“归队集结号”,引导辖区内流动党员主动到社区、小区登记;线下,利用节假日、周末时间入户寻访,在小区宣传栏、楼栋单元张贴公示小区党组织书记、党员中心户人员姓名及联系方式,让每一名流动党员都能“找到组织找到家”。同时,建好“一街一册、一社一表”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台账,做到流入流出底数清、情况明,将散落的“星星之火”重新聚拢,增强流动党员的组织归属感和政治责任感。
循育之途,使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层面上,以党支部为单位,按照“一对一”“一对多”方式,建立骨干党员联系帮学助学制度,定期联系交流,将“理论政策”转化为“亲切乡音”;依托“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开展“指尖课堂”,组织专题讲座、在线研讨等,强化政治意识,始终坚守党的信仰高地。实践中,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协同配合,发挥“灯塔书屋”阵地作用,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座谈交流会等,与流动党员面对面“传经送宝”,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及时为流动党员“蓄电充能”,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亦守党心”,在异地他乡依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借融之力,令流动党员“换地不换志”。让流动党员即便身处异地,壮志豪情亦不更改,“融”字至关重要。流入地党组织要强化“引凤归巢”,积极搭建流动党员作用发挥平台,鼓励在外流动党员利用自身人脉资源和专业技能,开展“榜样微课堂”“琢璞微学堂”“初心微讲堂”,反哺街道社区,助力社区干部技能提升,优化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同时,针对小区物业服务纠纷、公共设施扰民、绿化提升、乱堆乱放、卫生整治等基层治理“急难愁盼”问题,利用民生议事平台,邀请有专业背景的流动党员开展普法解困、资源协调、协商议事,赋能小区治理,真正让流动党员变“流入”为“融入”,变“流出”为“反哺”,切实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
流动党员的管理与发展,关乎党的根基与力量延伸。依寻之径、循育之途、借融之力,让流动党员漂泊有依、离乡志坚、易地奋进,方能使其“流实”且“留好”,汇聚成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蓬勃动力,在时代浪潮中闪耀党员之光。(市北区湖岛街道:谷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