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团结引导产业工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要抓牢职业“核心点”、优化科技“创新线”、拓宽就业“服务面”,横向协调、纵向落实,绘制能工巧匠“新画卷”。
抓牢职业“核心点”,培训精准发力,构筑工匠聚集“强磁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要把提升技能素质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切入点,聚焦个性化需求,在精准服务上下功夫,促进高校毕业生、产业工人等重点群体由“工”到“匠”转型升“技”,有针对性的举办“匠心工坊”、特种作业等职工技能培训,做实“名师带高徒”“新型学徒制”等培训品牌,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同时,强化一线工人、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同等评价、同等待遇”制度,建立技能人才和技术人才的“互转”渠道,积极推进企业人才自主评价,实行高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双通道”发展,实现薪酬升级、技能增值,推动更多的人才匠心筑梦、技能报国,
优化科技“创新线”,畅通发展路径,建设工匠成长“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坚持创新引领,充分挖掘工人智慧力量,方能不断释放创新创效活力,激励更多的能工巧匠立足岗位建功立业。聚焦新产业、新业态,聚焦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需要,聚焦产业工人创新力提升,广泛深入开展“全员岗位创新”活动,为广大职工创新搭建广阔舞台,汇聚创新源泉,积蓄发展动力。组织多层次、多门类、多样化的岗位技术比武活动,带动不同行业生产工艺、技术研发再提升,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此外,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也要包容失败,形成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氛围,使创造活力得以充分展现,使创新成果如泉水般涌流。
拓宽就业“服务面”,完善保障体系,做强工匠铸造“基本盘”。《意见》指出“维护劳动经济权益,增强产业工人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要根据产业工人实际需要,提供政策扶持、权益保障等全方位、贴心式服务,使能工巧匠享受“主场待遇”。精心打造工人文化宫,开展有氧健身操、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丰富职工文体活动,增强工人工作活力。设立劳动关系全响应中心,成立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建设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等组织,组织好劳模工匠和先进工作者疗养休养,广泛开展送温暖、金秋助学活动,帮助职工缓解家庭困难,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能工巧匠的心坎上。(威海市环翠区委老干部局:李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