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改革之路,道阻且长,却也是通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近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犹如一声响亮的号角,吹响了党员干部在改革新征程上继续奋进的集结号。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党员干部作为改革的领航者和实践者,在坚定改革信心、凝心聚力、守正创新的同时,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改革路上的种种风险和挑战。“
要警惕“安逸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长期的和平建设环境中,一些党员干部可能滋生了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思想,习惯于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随之产生的“不作为”和“慢作为”不仅拖延了改革的进程,更可能导致改革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变形走样”,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正是因为改革往往伴随着阵痛和挑战,更加需要党员干部具备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而“安逸病”恰恰削弱了这些品质,使得改革在推进过程中难以获得足够的动力和支持。
要警惕“细节病”。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整个改革的失败。在推进改革时,必须注重细节,做到精益求精。要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改革措施符合实际、贴近群众。要时常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改革中的偏差和错误,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还要有全局观念,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改革的形势和任务,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要学会弹钢琴,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一般,确保改革的各项措施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要警惕“脱离群众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改革是为了人民,改革也要依靠人民。如果党员干部在改革中脱离了群众,失去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那么改革就失去了最坚实的力量源泉。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让群众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还要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置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风险点,加强舆论引导,适时回应社会关切,消除群众的疑虑,为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要警惕“急躁病”。“欲速则不达。”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冒进,避免因决策失误造成资源浪费,阻碍改革进程。更要遵循客观规律,关注社会的接受程度和适应能力,科学谋划、周密部署、稳步推进,把握发展良机,确保改革措施得到有效实施、改革成效得到进一步巩固,减少新的社会矛盾。(山东省海阳市旅游度假区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主任、组织科科长:董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