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一词,往往决定着一方百姓的福祉兴衰,也左右着领导干部政治生涯的发展。如何减少干部政绩在被量化、被认知过程中的失实和偏差,考准考实干部施政成效,是组织部门的重要课题。只有立起一杆政绩考核“公平秤”,才能有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勇争一流,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拒绝“虚头巴脑”,整治形式主义给政绩“挤挤水”。
莫让“注水”政绩上了秤。部分干部热衷于搞花团锦簇、劳民伤财的花架子,场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空空洞洞,中看不中用,贻误事业,败坏风气,令基层和群众深恶痛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干事创业必须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虚浮。”要以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坚决排查形式主义问题,通过一线走访、座谈交流、巡察督查,实地摸排基层真实想法,揭开政绩“滤镜美颜”下的真面目。对“过度留痕”“穷折腾”“花架子”问题要曝光晾晒、深入整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情节较轻的也应采取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等方式抓好处理。
拒绝“千人一面”,优化评价标准给政绩“调调尺”。
秤尺选不准,称量结果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重要领导干部和班子成员、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也应有不同的考核要求,不能搞‘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干部队伍也是“千人千面”,生搬硬套搞“一刀切”,容易与基层实际出现脱节,让考核浮于表面。要突出差异性,在设置共性化指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职责、不同岗位、不同区域领导干部工作实际设置个性化指标,关注干部工作职能、服务对象等方面显著差异,与时俱进动态调整权重,做到分类分别排名,避免“游泳的”和“跑步的”共用一套评价标准。
拒绝“唯数据论”,立足民心民意给政绩“压压担”。
人民心中有杆秤,为民的真心最压秤。考核工作不能一味盯着指标看,唯数据是从,群众满不满意才是最好的评价标准。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政绩考核应当将为民谋利贯穿始终,既听干部陈述,更听群众呼声;既看当下作为,更看长远效应。要主动请人民群众来当评委,在认真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中考察识别干部,引导干部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凝心聚力促发展。要更多关注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长期贡献,引导干部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根源,既抓眼前急需、立竿见影的工作,更抓将来受益、贻泽后人的工作,确保政绩经得起历史检验。(中共莒南县委组织部:王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