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夜晚的高台之上,看老城巷陌纵横、忽明忽暗。沿岸灯光倾泻入八方,缤纷的光影即刻晕染开来。修缮后的老屋,在多媒体灯光投射下正上演非遗萨玛瓦尔舞,台下座无虚席、掌声更迭的风光里,龟兹文化盛景跃然眼前。
高台处,刚刚修复好的窗扇、廊檐下,色彩明快的门板前,寓意花好月圆,许多游客台上驻足、合影。
到了节假日,来这里打卡的各地游客也越来越多。萨克萨克街道党工委委员沈小功笑意盈盈地说起高台民居这两年的变化。
高台民居是库车最具代表性的老屋,位于库车老城人民路西的阿克店社区,建造于1887年,是当时库车最豪华的建筑之一。民居里,门庭上方书写的汉文题记,万字纹、寿字纹、福字等随处可见,在室内的多个壁龛和壁橱顶部为各种木雕图案,而窗户和地板则融合了俄罗斯建筑风格。门扇、廊檐几何形图案和锯成的花纹、烟囱等,阳台栏杆等地方点缀着雕花,绚丽多姿,引人注目,生动地凸显出多元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融合的特征,也代表着这里曾经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记忆。
多年来,库车市始终高度重视老城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2023年2月起,库车拯救老屋行动启动,老城区80年以上的102座历史民居被纳入修缮范围之内,而高台民居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栋建筑。开展老屋修缮工作需要老城众多工匠参与。项目实施初期,参与到拯救老屋行动中的本地木匠、泥瓦匠们,对老屋修缮的工艺理念缺乏理解,库车市也曾多次邀请北京专家到库车手把手培训本地传统建筑工匠,并组织召开了传统建筑工匠技艺比拼大赛、小小工匠研学等活动,一座座印象中的老房子在工匠心里扎下了根。
今年7月,在清城睿现的邀请下,库车拯救老屋行动中表现突出的木匠和泥瓦匠代表同干部们一同圆梦北京。在故宫博物院古建修缮中心原主任、国家级官式古建筑技艺传承人李永革老师的带领下,库车老木匠吾斯曼艾力与众多本地工匠们一起参观故宫,热烈谈论,感叹着故宫建筑群的壮观与精美,赞叹着随处可见的工艺与匠心。
故宫的古建筑与我们库车的传统民居原来有这么强的相似性,不管是斗拱还是榫卯的结构,都和我们很像。参观过程中,吾斯曼艾力对故宫的建筑艺术和历史底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高台民居修缮工作艰难复杂,吾斯曼艾力作为本地优秀工匠也参与进来。脑海里故宫的形制与本地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他与整个团队的配合中,将这个多民族记忆融合的老屋,复原了出来。整个过程遵循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的四原原则,首先对屋檐上的雕花进行重新雕刻打凿,门廊色彩进行重新粉刷,完善内部配套基础设施等,使得高台民居历史文化、历史风貌得以完整保存体现。
如今,这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保护改造,成为库车市免费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地,古老宅院因不断融入现代生活变得生机盎然。
高台民居在古巷之中,文化气息浓厚。在这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气氛协调。萨克萨克街道办事处主任玛依努尔艾海提说,街道的老艺人有许多,萨玛瓦尔舞和库车民歌的排练都需要场地,他们可免费在文化馆使用场地进行排练。此外,街道还邀请学者、民俗专家等前来讲座,传播传统文化。
虽是百年老宅,但气氛活泼。许多舞蹈爱好者们在这里自导自演,吹拉弹唱。玛依努尔艾海提说,为了吸引公众前来,他们还专门在民居上置办排练设备,为群众的娱乐生活保驾护航。
为保护好这些历史遗存,库车对古民居进行了数次普查,为102处古民居建立了档案,并根据古民居的风貌、价值等,实施了文物保护及修缮,按照残损等级进行修缮评估,量身定制大修、中修、小修修缮标准。
自2012年库车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库车市委、市政府累计投入21.5亿元用于完善名城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传承和保护。活化利用、引人入宅,让古民居真正活了起来。除了高台民居外,库车市的其他一些古民居也变成了向公众敞开大门的文化场所。
库车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吾马艳阿西木民居,经修缮改造成为库车民俗博物馆,吸引近万名游客免费前来参观。唤醒老屋行动使老城生机勃勃,看得见老屋,留得住乡愁。
近年来,库车市聚焦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目标,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通过实施老屋修缮的基础上,做好老屋文章,有效促进文化融合、环境提升、人才集聚,探索出一条老城老屋复活改革新路子,打造一批焕发活力、留住乡愁、宜业宜居的美丽乡村,不仅让老屋活下来,更助力老屋火起来。(库车市融媒体中心:刘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