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资讯 >
综合资讯
以“钉钉子精神”谱写深化改革新篇章
时间 :   2024-08-21 20:3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杨昌颖 一审:宁基   二审:陈雄   三审:周满荣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钉钉子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党员干部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必须毅勇前行、扎实肯干、攻坚克难,一锤一锤地敲,将改革的钉子钉“准”“深”“实”,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坚持问题导向,理清思想脉络确保改革钉子“钉准”。钉钉子不能只凭蛮力、逢墙乱敲,要巧钉、会钉,钉到点子上,不找准问题、选准钉点,拿着钉子乱钉一气,必定是徒有噱头、于事无补。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党员干部需要用“一根针”穿起“千条线”,理清思路找准问题,才能找对路子精准发力。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精确领悟每项改革措施背后的动因、目标任务与深层含义,带着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防止一知半解、生搬硬套。要聚焦改革过程中的痛点难点,主动出击、精准发力,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改革措施,防止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具体来说,心系百姓,须经常走上田间地头、进门入户,体察群众情绪、体味民生疾苦,全面掌握和深入分析第一手资料,才能让改革决策部署找准靶心、击中穴位。


坚持久久为功,坚定发展信念确保改革钉子“钉深”。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正是钉钉子工作法的核心要义。正如我国改革之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如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改革的实践探索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脚踏实地、步履坚实。基层是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干部是党和群众联系的纽带,是政策的推动者和落实者,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毅力,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恒心,做一颗深深钉在基层群众中的“铁钉子”。面对实践过程中的各种矛盾,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更要一抓到底、常抓不懈,看准了就大胆地去闯去试,也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见微知著、未雨绸缪,面对复杂环境心中有数、处变不惊。钉钉子也不是“一锤子买卖”,不是一阵子钉了就一劳永逸的,要善于运用“回头看”的思维和方法,经常回头检查工作落实情况,才能让改革创新措施纵深推进。


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为民情怀确保改革钉子“钉实”。人民至上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发展的价值遵循,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改革成色的“试金石”,针对教育、医疗、养老、就业、安全稳定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主动“身”入群众“望闻问切”,真正找准改革的突破口和发力点,把“问题清单”变为“改革清单”,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的红利和实惠,让“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得以具象化。(贵州省从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杨昌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