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如果忙忙碌碌,只是机械的做事,陷入事务主义,是很难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的,干部要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陷入“事务主义”,短时间内影响个人进步,长期来看损害党和人民事业。
陷入“事务主义”,就如同进入迷宫,在兜兜转转中逐渐失去目标方向。在事务性工作中机械性的重复、来回兜圈,极易让人找不到出口,产生倦怠心理,导致出现失误。摆脱“事务主义”,年轻干部要“三思而后行”,在无序琐事中,思考如何分门别类、思考如何先缓后急、思考如何规划统筹,节省利用点滴时间,给自己留出“动脑子”的空闲。做好“节流”,就要想如何“开源”,摆脱“事务主义”,提升工作效率才是关键,年轻干部不要故步自封,多在不同岗位间横向类比,在相同岗位上纵向比较,取长补短、丰富经验,探索使用互联网等新途径、新手段、新方法,让复杂工作简单化。摆脱“事务主义”,不能定义为琐事不该做,任何工作对个人成长都有作用,即使是阶段性、重复性、事务性的简单工作,年轻干部只要找到、用好总结提炼这条线,经常性的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工作亮点,形成工作机制,划出清晰的解决路径,也可以像穿珠子一样将其打造成独一无二的精品。
陷入“事务主义”,就如同跳入温水,在细火慢熬中逐渐影响个人前程。一些年轻干部,以疲于应付日常琐事为由,拒绝思想、回避问题、消极应对,极度缺乏事业心和担当精神,最终选择“躺平”,久而久之,终将成为温水里的青蛙。党的伟大事业需要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不断进取,所以,年轻干部务必要摆脱“事务主义”,做好基础性工作,冲破自身思想的枷锁,转变“空挡滑行”的惯性思维,拓宽视野,不断地接收、学习和思考各个业务领域的新制度、新政策、新思想,强迫自己跳出事务性工作的“井底”,学会“没事儿找事儿”,将工作重心从应付事儿转移到研究事儿上,一点点的逼迫自己学习如何将视角从执行者转换到决策者,既要能做好一颗螺丝钉,也能随时成为处理器,既能干也能想,成为实现伟大事业坚实的后备力量。
陷入“事务主义”,就如同竖起高墙,在日复一日中逐渐远离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长期被“事务主义”困于案牍之前,出了办公室的门就进会议室的门,没有时间走进群众的家门,听不到群众所需,看不到群众所难,达不成群众所愿,为人民服务的水平不断下降,终将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真正想干事的年轻干部需要“多接地气”,主动地创造机会、争取机会走出单位、走向基层,在思想武装头脑后,让知识指导实践,打破“事务壁垒”,不断拉进与群众间的距离,干出被认可的好口碑。同时,对于装学、装干、装积极的“作秀式”事务主义干部,要适情、适时运用惩罚教育措施,进一步明确实干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守初心、屡使命,脚踏实地干事、真心实意为民。(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组织部:孙雅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