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网福建讯(记者 黄和平 郑金城)阳光三月,记者一行驱车来到素有“中国陶瓷之乡”美誉的介福乡,介福乡距永春县城约23公里,有着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也是“世界原始青瓷发祥地”。矿产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高岭土矿产资源,现有勘查储量约6000万吨。一到半山腰,就可以看到整洁的公路及青山绿水,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油然而生,想一探究竟……
完善环境卫生 力促干净整洁
据该乡乡长刘文财介绍,以前农村普遍存在着一些陋习,将生活垃圾随意乱堆乱放,滋生各种有害细菌,近几年来通过广泛宣传,提高村民意识,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对广大群众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大力宣讲“美丽介福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促进群众提高思想认识,改变群众不注重爱护环境卫生的不良生活习惯。
通过立牌警示,在各主要街区、道路布置43块环境卫生宣传牌,在各村主干道、溪边、河道边、桥头等群众易随意乱倒垃圾的地方设立警示牌,提示群众严禁乱丢垃圾;活用媒介,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介,定期推送卫生保洁相关报道,每月通过短信平台向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发出各类环境信息10000多条;宣传入户,各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成员进村入户,分发6000余份《介福乡村容村貌整治告知书》到各家各户、企事业单位,让广大群众知晓环境卫生保洁的重要性,利用村民代表大会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中、小学开展“讲究卫生,爱护环境”征文比赛,制作环境卫生倡议书,宣传保护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通过学生带动家长自觉参与环境卫生整治。
近年来,以“房前屋后”卫生整治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活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突破重点区域,致力推动城乡空间由“脏乱差”向“洁齐美”转化提升。多次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整理房前屋后卫生764处、沿溪卫生清理长达7.6公里。2020年投资70多万元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购买400个大型垃圾分类桶,改造22座露天生活垃圾收集池,对垃圾中转站进行了提升改造。
加强水域管理 不断提升水质
近几年来,该乡多次联合永春县生态环境局开展陶瓷、瓷土加工行业整治,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指导,要求企业规范建设生产、处理生活废水、进行设施回用,完善厂区雨、污管网,实行雨、污分流,不得设置外排管道,确实做到废水零排放。原料、废渣堆放场必须设置在车间内或加盖顶棚并在四周设置围墙,减少废气、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013年以来,该乡在人员密集区域修建了1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日可处理生活污水690吨,修建污水收集管道9.805公里,有效收集群众生活污水进行统一处理。
2016年以来,总投资4000多万元,完成龙津、紫美、福东三个行政村的干流及11条支流治理,整治河道总长15.75公里,主要建设工程为10.2公里的生态护岸建设、11.5公里河道生态清淤、4.5公里的溪水漫道、4.8公里溪岸绿化美化。建后管护工作有序开展,阶段治水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多措并举后,介福溪河道水质得到明显的提升。
规范废旧垃圾 高效变废为宝
该乡环卫站对乱弃在道路、沟渠、田地等处的陶瓷废渣进行清理,运送至陶瓷废渣回收企业再利用,并在工业区及各个厂区设立临时陶瓷废渣存放点,做到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分类,由各村组织企业定时清运至存放点,规范陶瓷废渣处置去向,严防乱堆乱倒现象。成立整治工作巡查小组,以乡执法队为主体,在辖区范围内进行每日巡查。
变废为宝再利用,将废弃物作为生产原料和建筑原料。企业生产中的生坯和沉淀污泥等未烧结废料经粉碎后也可以直接作为坯用原料。将陶瓷废弃物、建筑垃圾中的大块废混凝土、废砖等作为修路路基原料替代了砂土资源,节约了大量资金。
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大整治工作力度,巩固现有整治成效,深入推动陶瓷废渣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呼吁陶瓷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做好废瓷处理,为建设美丽介福贡献力量。
介福乡党委书记林文永对该乡的长远规划信心满满,现工业园一期建设已完成并吸引良瓷科技、良福陶瓷、勤发陶瓷、达盛窑陶瓷、元景陶瓷等40余家企业入驻投产,准备用3-5年时间完成工业园第二、三期投资建设,并建设陶瓷原材料集中加工区,实现全乡企业统一管理,有效提高环境保护力度,营造“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活理念,推动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