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然,是对生命的敬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意外事件和突发事件频繁发生,掌握基本的应急救护知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技能。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遇到突发状况时自救与互救的能力尤为重要。为提升教师的安全意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教师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鲁史中心学校与2024年4月21日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本次培训涵盖了创伤救护技术、心肺复苏(CPR)技术和止血包扎技巧三方面的应急救护知识。
培训开始,鲁史中心学校办公室主任字光增先向老师们介绍了应急救护的定义、目的及救护原则,并通过列举身边发生的意外事件告诉老师们掌握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的必要性。接着向老师们讲解了创伤救护技术:创伤出血与止血办法,并强调止血带止血法注意事项:止血带不能直接结扎在皮肤上,要加衬垫;上肢出血扎在上臂上1/3处、下肢出血扎在大腿中上部;松紧适度,以伤口停止出血为度;做好明显标记,注明结扎止血带时间(***到分钟);结扎止血带后每隔40~50分钟或发现远端肢体变凉应松解一次;应尽快送伤病员去医院救治;禁止用铁丝、电线、绳索等当做止血带。
绷带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字主任先是明确讲解了包扎的目的、材料及要求,接着通过视频观看讲解,直观形象的介绍了5种绷带包扎方法,即环形包扎法、螺旋包扎法、“8”字包扎法、螺旋反折包扎法及回返包扎法。并强调包扎伤口应了解有无内在损伤,在外伤急救现场,不能只顾包扎表面看得到的伤口而忽略其他内在的损伤。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比较隐蔽的内脏损伤。其次还要注意包扎的松紧度,包扎松散,不起固定作用是导致畸形愈合或假关节形成的重要原因。包扎得太紧,也有可能造成机体新的损伤。为包扎伤口,不适当地移动患者,也可造成难以挽救的损伤,因此包扎必须讲究技巧。
心血管疾病,严重创伤,中毒、溺水等都会造成心脏骤停,危及生命安全。字主任通过案例分析,从常见心脏骤停的原因、急救的黄金四分钟、心肺复苏的按压方式、评估效果、高质量心肺复苏标准、心肺复苏有效指征及终止条件等方面,结合心肺复苏视频进行讲解,并强调按压时眼睛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一旦患者出现痛苦或其他自主的表情动作时,就必须立即停止CPR,马上检查呼吸及脉搏。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成人5~6cm,儿童至少为胸廓前后径的1/3(约5cm),婴儿至少为胸廓前后径的1/3(约4cm)。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复原状,按压过程中尽量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避免过度通气。
本次培训中,老师们参与度高,学习态度认真。大部分教师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急救技能,部分教师在讨论环节还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案例,使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通过本次培训,教师们普遍表示对应急救护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更多的实用技能。他们表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突发情况时,将更加自信地应对,有效保障学生的安全。同时,教师们也认识到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的重要性,表示将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急救知识传授。(鲁史中心学校:赵燕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