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和美乡村”行动,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为根本目的。从群众门前屋后的小事切入,让农民自己参与进来,变“你和我”为“我们”,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基层治理体系。要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参与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持续打造各美其美、和美与共的乡村和谐净美环境,筑牢乡村振兴基石。要立足地域区位独特资源禀赋,把当地文旅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与党建、廉政、法治等元素相融合,提升基础设施等配套服务设施水平,串联“山水林田湖、城镇乡村景”,让示范路成为风景线,为乡村增绿、增美、增靓。
”巧用“宅基地”,增强乡村庭院发展活力。
易地扶贫搬迁后,有搬迁的部分村通过“搬迁户自种”“农户代种”等多种方式在旧房宅基地上进行复垦复绿,全面盘活搬迁后宅基地。通过以农户自愿为主,结合产业资源禀赋、依托农村条件和农民技术管理水平,重点引导群众发展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药园等七小园。利用有利地块发展辣椒、西红柿、韭菜等特色蔬菜种植,利用空余地块发展特色花卉和枇杷、李子等绿色生态果树,利用房前屋后种植钩藤、板蓝根、黄精等特色药材,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的原则,以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增强乡村庭院发展活力为抓手,全面实施乡村庭院美化行动。
选准“土特产”,深挖庭院经济新模式。
依托自身优势资源,精准选定发展方向,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探索特色种养殖、特色手工、特色休闲旅游等多种类型庭院经济。通过发展一批小养殖,利用有效劳动力,养殖本地特色土鸡、土鸭、土鹅、香猪、牛、羊等禽类和家畜,建设一批小作坊,利用乡能人巧匠、侗族刺绣手工艺妇女、水族手工艺品等土专家的独特手工技艺,依托新媒体平台组织群众从事民族工艺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种一片小田园,利用七彩古稻等优质生态品牌,同步养殖特色稻花鱼,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理柴””理鞋”双整治,卫生家风双提升。
在农村推行“理柴””理鞋”行动,全面推进庭院美化以及人居环境的创建,通过召开院坝会倡导和发动群众为主,农户室内外总体要求干净整洁有序美观。要求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美观,规范化管理,柴火及农用设施要规范有序堆积、摆放、设置。房屋周围保持无杂草、杂物堆积,干净通透、无畜禽放养。采用积分制模式,农户室内外总体干净整洁有序,室内地板干净,进入客厅脱鞋,有鞋架摆放鞋子。室外柴火规范堆放,农用设施等规范有序堆积、摆放、房屋周围保持无杂草、干净酌情加分,反之扣分。不断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
“村规民约”约出文明新风尚。
各村积极推进村规民约建设,以村规民约为“标尺”,倡导文明新风,积极营造文明新风尚。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的作用。按照村规民约违约责任。即有滥办酒席、大操大办、天价彩礼、抢婚、不赡养老人、聚众赌博、利用封建迷信扰乱社会秩序、打架斗殴、乱堆乱放杂物、乱搭乱接电线、乱丢乱倒垃圾被要求整改而未整改等行为,依照情况而定主动承担责任并当面向受损者和群众赔礼道歉以及用于村级公益活动。除此之外,围绕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特殊贡献”等几个方面设定积分内容,实行积分与集体经济收益分红相挂钩。 即时积分,按季度评议、公示备案,分红变现按年度集体经济组织总收益与总积分核算方案确定。积分结果作为村集体安排项目补贴资金、配置发展帮扶资金、参与集体经济收益分红、励志超市购物、评选表彰等的重要依据。基层治理正逐步完善,移风易俗、崇德向善蔚然成风。(仁里乡:王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