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受家庭熏陶,白玉清爱上了雕刻艺术。下岗后,他用20余年潜心钻研雕刻技艺,涉足根雕、木雕、蛋雕、影雕等多个领域。今年2月,他获得山西省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同根雕雕刻技艺传承人殊荣。
走进白玉清的玉清雕刻工作室,各类雕刻作品创新独特,美不胜收。今年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白玉清朴实平和,祖籍河北承德市的乡音依然未改。1997年下岗后,能够甘于清贫、执着追求自己深爱的雕刻艺术,实属不易。
1968年出生的白玉清,从小受家庭的熏陶,擅长影雕、根雕、葫芦等雕刻技术。学校毕业后,来到大同工作。一边工作,一边闲暇时仍然潜心雕刻。 1997年,因单位不景气下岗,也成为他专研雕刻的转机,创立了以花岗岩影雕、根雕、葫芦雕刻为主的玉清雕刻工作室,除了继续学习祖传技艺,还外出四处求学,学习更先进的雕刻技艺,开发新的产品,如:旅游纪念品和文创产品。
白玉清告诉记者,表面看,雕刻师傅随便拿哪一块木头就可以出作品,其实并非如此。根雕、木雕关键在选材上,用材必须选择材硬、木质细腻、木定、不易龟裂变形、不蛀不朽能长久保存的树种,如黄杨、檀木、榉木、柏木、榆木等都是根艺造型的上好材质品种。
还有,被水淤泥淹没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经数百年碳化形成的古老阴沉根木,其质坚几乎接近化石,是根艺的佳材。如果说在木雕雕刻的过程中,优质的木材是雕刻的基础,那么精湛的工艺就是雕刻过程中的核心。构思的精巧、技法的运用,刀法的娴熟程度,都能够能够通过木雕工艺品展现出来,而这些就需要从小培养出得“奶功”。
如今大同鸡蛋雕刻者不少,而最先进行蛋雕的还是白玉清,但他更偏重于根雕。很多野外的“朽木”,被他捡回来,根据木材的特点进行艺术精巧的构思,加上技法娴熟的精雕细刻,一幅副活灵活现的木雕根雕似雄鹰、如猛虎、像飞龙,或形如丘陵起伏、山环水绕,又似碧玉白菜、老翁拄杖等等,栩栩如生的佳作展现在人的眼前。古云:幸遇惜才痴雕客,枯木逢春再千秋。正是有了他的巧构思、技法熟、精雕刻,才让很多“平庸”的木材,通过他的双手成为惊世之作。他的涉猎很广,根雕、木雕、蛋雕、葫芦雕……他都希望尝试一下,并还做出拿得出来的佳品,让人叹为观止。
就以白玉清创作的葫芦镂空雕刻,葫芦内安装七彩LED灯,插上电源后,“雪容融”鲜艳亮丽,着实可爱。他的葫芦雕、葫芦灯赋予葫芦以生动的文化创意,他的根雕、影雕更是禅意十足,饱含美学新意。作为工艺美术大师其实这个称号是来自不易的。“作为非遗传承,不管春夏秋冬,不畏严寒酷暑,几十年如一日,一心坚守一个匠人的初心和使命。静下心潜心专研雕刻,必须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白玉清最好的朋友感慨地说。
如今,白玉清的很多作品荣获大奖,影雕《八骏图》荣获大同市民间艺术迎春展二等奖、石雕工艺品荣获平遥民间工艺美术节特别奖、根雕作品在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民间工艺品获得金奖、《钟乳奇石篆刻》在第2届山西省文化产业博览会神工杯荣获金奖、根雕作品《和和美美》荣获第五届中国山西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毛泽东》第六届中国山西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暨第2届大同文化产业博览会金奖……
他先后被评为大同市工艺美术大师、山西省优秀雕刻师,大同根雕评为新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命名白玉清为新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同根雕和宝葫芦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2023年2月被评为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同根雕雕刻技艺传承人。除此之外他还担任一些省内外雕刻培训学习的老师、讲师,担任一些雕刻协会会员或负责人。他还积极加入公益组织,为社会做贡献,疫情防控期间,他担任楼长,悉心周到地为居民和社区服务,受到大家广泛赞誉。(通讯员:徐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