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人事报》指出,近年来,不少党员干部因“微喜好”问题而触碰党纪国法的红线。从细微的礼物到大额的红包,从最初的例外到后来的习以为常,个人的兴趣爱好逐渐演变为他人的利用工具,最终从小事变大,从少变多,私欲膨胀,走上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不归路。
在当今社会,物质诱惑层出不穷,人际关系纷繁复杂,党员干部面临诸多挑战。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常常从党员干部的“微喜好”入手,以看似微小的手段逐步侵蚀其意志。因此,严格管控党员干部的“微喜好”,是守住廉洁底线的关键,也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举措。
锁住“微喜好”,关键在于防微杜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小的疏漏若不及时修补,便可能酿成大祸。党员干部的“微喜好”虽看似小事,但若不加以约束,便可能成为腐败的温床。例如,有的干部偏爱收藏古玩字画,不法商人便借此投其所好,送来昂贵藏品,从最初的礼尚往来演变为巨额行贿。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保持高度警觉,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利益输送,同时组织也应强化廉政教育,使防微杜渐的理念深入人心。
锁住“微喜好”,更是坚守党性的体现。“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处世的根本。”当党员干部能够抵御“微喜好”的诱惑时,便是对党性的坚守。然而,有些党员干部因未能克制自己的“微喜好”,最终违背了党的原则,在利益面前迷失了自我。因此,党员干部需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时刻以党性为准绳规范自身行为。同时,组织也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党员干部与“微喜好”相关的行为进行严密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锁住“微喜好”,更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党员干部的行为不仅关乎个人声誉,更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若因“微喜好”陷入腐败泥潭,将严重损害社会的和谐稳定。例如,在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若党员干部因个人喜好接受贿赂而选择不合格企业,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损害公众利益。因此,党员干部需站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审视自己的“微喜好”,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监督,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清正廉洁作表率,不忘初心为人民。党员干部应时刻铭记自己的身份与使命,严守廉洁底线,锁住“微喜好”。唯有如此,方能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优秀干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