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钱镠的《钱氏家训》中提及,“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这句话意思是,官员如能用一分心力,百姓就能得十分利益;君王如肯受一点辛苦,百姓就能得万倍的恩惠。“才从苦中来,功从苦中建。”年轻干部不能以躺平心态看基层苦干的“泥水”“汗水”,认为干的越多吃苦受罪也就越多。要摒弃“骄娇二气”,杜绝“功利”姿态,认真品悟“吃苦”就是“吃补”的深刻蕴含,努力追求“自找苦吃”就是“自我成长”的奋进姿态。真正为群众不畏辛苦,甘于尝苦、常出苦力,大苦大练在中坚定信仰、磨砺本领、涵养情怀,以顽强斗争精神谱写苦中之益。
要勤下基层泡“泥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对年轻干部深入群众,融入社会,端正“请教”态度,涵养“乡土”真情的具体要求。根扎得越深,叶长得越茂,只有扑下身子融入群众,才能捞出沉甸甸的群众的认可和信任。吃的是苦,补的是百姓情、接的是烟火气。岂能不辛苦,所凭在公心。正是身在最基层、最艰苦的环境中,年轻干部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将“理解与温度”传递到“基层最末梢”,得到做到谋利民之事、达民之所愿。年轻干部要放下手中的鼠标、键盘,接过群众的草帽、锄头,真把精力“沉下去”,主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让脚下沾上“泥巴”,语言带上“土味”,在近距离贴近民意闲谈中,真正感同身受群众的急难愁盼,在“苦”中厚植人民情怀。
要扎实肯干流“汗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没有铁肩膀,担不起硬担子;没有金刚钻,拦不了瓷器活。干部能力的大小,与干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流的是“汗水”,灌溉的是“本领”,吃的是苦,补的是基础。古代士大夫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勤政之勉,“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勤恳之业,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勤韧之心。作为党的年轻干部,更可以做到这一点。年轻干部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全部心思用在真干事上、把浑身解数用在多干事上,多捧几次“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钻群众“矛盾窝”,与困难挫折“较较劲”,才能练就铁肩膀、硬肩膀。
要知重负重吃“苦水”。风雨兼程方能铸就坚韧,坎坷之路更显担当本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年轻干部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理应调整好心态,正确看待“吃苦”,清醒地认识到,越是条件艰苦、群众意见大、工作瓶颈多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莫要在工作中频繁“倒苦水”。工作中,应切实沉下身、静下心,主动把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扛在肩上,当作提升本领的好机会,把繁杂琐碎的基层实践抓在手上,当作检验自身能力的“试金石”。年轻干部以“苦”立业,就是要经得住“知重负重”的担当之苦,直面前进道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知重负重、苦干实干,用“择一业终一生”的执着专注,沉下心来、脚踏实地,一心一意为人民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山东省海阳市小纪镇: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