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劳动热词到2023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再到2024全国两会新词热词,“新质生产力”自提出以来便备受关注。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的质量和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根基,“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提升为主要内涵,从这三大生产力要素为着手点,吐故纳新,与时偕行,让“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事业征程中助力奋斗者们勇立潮头。
“育、引、用、留”,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村镇经济相比于城市,人才资源相对短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做好“培育、引进、用好、留住”四篇文章。通过“政企联培、校企合作”等形式,在实践中创新培养方式、扩展教育途径,关注对现有员工的“应用型”教育,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同时,积极利用优惠政策引人,发挥工作价值用人,搭建情感联结留人,大力实施“雁阵工程”,形成“头雁”引领、“群雁”齐追、“雏雁”培优、“归雁”回引的良好局面,实现以人聚能,让个人知识“社会化”、隐性知识“显性化”、私有知识“共享化”、已有知识“创新化”,充分激发和挖掘人才的内在价值创造潜能力,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
“破、改、补、聚”,推进生产工具全面创新。生产工具的科技创新属性强弱是辨别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的显著标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无破不立、以改谋新,“破”的是陈旧框架、技术壁垒,“改”的是管理制度、发展理念;补偏救弊、凝聚合力,“补”的是技术短板、整体竞争力,“聚”的是新兴产业、上下游企业。正确处理好“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之间的有机关系,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合理利用政府作用,在为企业发展指明大方向的基础上,以“精准施策”为总抓手,合理利用财政税收手段,鼓励创新、表彰先进,铺排“百企争鸣、全面创新”之大局,通过拉动生产资料不断的先进化,创新思维在工作中的常态化,最终形成生产力新质化。
“建、创、提、协”,充分激发生产对象潜能。劳动对象是生产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村镇经济求发展,就需在现有基础上,按照“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创立本土化特色品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现绿色协调发展”这四步走,逐步实现对劳动对象的“深挖细掘”,最大限度挖掘内在潜力,若以音乐比喻这“四步”,“建体系”是悠扬而稳定的前奏,“创品牌”是鼓舞人心的和声,“提效率”是热情高涨的副歌,而“协调发展”是贯穿始终的主旋律,再用奋斗谱曲,用信念为弦,千人唱、万人和,让生产力在延长产业链、产品深加工之中实现提档升级,让农村经济发展及保留本土特点,又顺应时代发展,促进“老”产业、“土”产品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在村镇经济中占据不可动摇位置的中小企业实现专精特新发展,逐步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为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在不断向前滚滚发展的中国经济社会进步浪潮中,闪烁起朵朵乡村振兴浪花。(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市中街道:麻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