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经济民生 >
经济民生
用好“四诊法”善做“四者”,办好群众实事
时间 :   2024-08-12 21:3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邓筠 一审:宁基   二审:陈雄   三审:周满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广大基层干部,要以当前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把为民服务作为“头等大事”,善用“望、闻、问、切”四诊法,立足“小处着手”,办好“心头大事”,真正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要贴近群众“望”,做到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拉近群众距离,善做群众的“贴心者”。“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要时刻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评判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把群众需求、群众满意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观察群众的情绪动态、脸色变化,从中判断了解群众的心理情况、满意程度,搞懂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怨什么,要“望”出工作的不足,“望”出工作的成效,“望”出群众的问题,“望”出群众的感受,就需要走基层,访民情。走基层,要学会“俯下身子”,访民情,要学会“放下架子”,行走在田间地头,与群众坐到同一条板凳上说话,用群众的语言,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要学会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问题深入到基层之中,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真真切切感受群众的需求,打开心扉,了解群众最真实的生活。


要走进生活“闻”,做到善听真话、敢讲实话,聆听群众心声,善做群众的“倾听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我们的工作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是最好的评判家。善于倾听群众呼声,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基层干部要从心理上敬畏群众,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经验智慧,要把群众当成自家亲戚,常来常往、深交长交。要针对重点工作、关键节点,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凡是群众微笑的、点头的、支持的,就坚定信心一以贯之干下去;凡是群众苦笑的、摇头的、反对的,就坚决叫停整改,直到满意为止。要敢于听取群众的“骂声”,从中了解群众需求,找到工作短板,明确改进方向。


要深入基层“问”,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回应群众关切,善做群众的“化忧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对于政策理论知识和实战工作方法,要多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切忌不懂装懂,切忌人云亦云,切忌一知半解,切忌讳疾忌医。要多向群众请教,学会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不耻下问是做好基层工作的敲门砖,必须牢记于心,多问不丢人,装懂害死人。广大基层干部就是连接国家与群众之间的桥梁,是政策的宣传者与执行者,就更应该用好自己手中的“戒尺”,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落实到户,落实到人。“低保政策兜底”,要确保真正符合“精准识别条件”的困难群众享受到应有的政策扶持和保障;“巩固扩展脱贫攻坚成果”就是要“脱真贫、真巩固”,确保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不落下任何一个贫困家庭,不抛下任何一个贫困对象。


要对着问题“切”,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解决群众诉求,善做群众的“守护者”。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群众的需求多种多样,群众的期盼各不相同。广大基层干部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环境、不同情况、不同的人、不同的事,逐一摸清“底数”,分类建立台账,制定针对措施,统筹推进解决。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时刻把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从解决“关键小事”入手,多做“雪中送炭”之事,让民生情怀有“温度”、民生工作有“厚度”、民生措施有“强度”、民生答卷有“甜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贵州省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人民政府:邓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