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到来!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经济民生 >
经济民生
从“大农业观”中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时间 :   2024-06-02 15:03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孙宇 一审:宁基   二审:陈雄   三审:周满荣
“大农业观”是党在领导新时代“三农”工作中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大农业观念”的提出,到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大农业、大食物观念”的发展,从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进一步强调,到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进一步部署,农业发展的理念持续深化拓展,乡村振兴的道路逐渐清晰明朗。
 
以大农业观为指南针,找准乡村振兴“创新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并强调“要注重学习科学技术,用知识托起乡村振兴。”以大农业观为指引,以地方特色产业为基础,善于“量体裁衣”、“就地取材”,推动形成“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的产业特征。同时,引入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让传统特色与科技创新“珠联璧合”,让科技创新为增粮增产“锦上添花”,让科学技术在大地上“生根发芽”。
 
以大农业观为风向标,抓牢乡村振兴“发展线”。大农业观突出一个“大”字,体现的是对农业领域各要素的包容度,涵盖了农业全产业链密切相关的上中下游产业,为农业领域提供了更宽、更广、更全面的发展思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从农业科技研发到生产加工,再到流通营销,拓展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让产业链“链”出经济的发展,“链”出人民的幸福。
 
以大农业观为方向盘,扩大乡村振兴“覆盖面”。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农业观兼顾农业发展所需的各类要素资源,强调优化农业资源空间布局,力求实现农业要素的合理配置。要加快推动农业发展资源分配的标准化、均等化,推动优质资源向农村倾斜,给予农村更多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形成规模化、品质化优势,实现农村“软件”强、“硬件”硬的目标。
 
从“创新点”上发力,从“发展线”上延伸,从“覆盖面”上完善,充分领悟“大农业观”的内涵,让“大农业观”成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重要指引,才能让乡村振兴开出“致富之花”。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城市管理发展中心: 孙宇,)
 
用户登录免费注册
看不清?点击更换
用户登录免费注册
看不清?点击更换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