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到来!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经济民生 >
经济民生
就业难是农村青年助力乡村振兴意愿 消极的主要因素
时间 :   2024-06-01 06:5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曾德美 一审:宁基   二审:陈雄   三审:周满荣
当前,农村青年投入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明显消极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尤其农村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就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慢就业、创业难、怕创业”现象日益突出。
 
造成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就业创业平台少,返乡就业创业积极性不高。
 
很多地方产业发展难,企业发展不稳定,缺少经济发展好的大企业大工厂,农村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就业创业难。除小部分有意愿考录体制内高校生选择回乡备考外,对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无法产生吸引力,很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都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创业,回家就业创业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备考工作意愿强,选择就业创业意识不强。在经济、文化、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的地方,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人认为自主创业、到企业就业等没有未来保障,都想通过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得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特别是农村户籍的高校毕业生,父母几乎倾其所有培养读完大学,毕业后一定要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才不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很多毕业生回家后都选择在家待业备考,1年考不上备考2年,有的甚至3—5年都选择备考而无心就业,导致高校毕业生“慢就业”。
 
    三是缺乏创业氛围,自主创业意愿不足。
 
由于城镇区域较小,受条件限制,流动人口不多,难以开创好的项目。所以想创业的农村高校毕业生只能等待、寻找创业机会。另外,高校毕业生经济基础差,缺少创业启动资金,创业较为困难,同时又害怕创业失败。虽创业就是就业,但大多数农村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仍然偏高,对就业稳定性要求高,只想进入行政、企事业单位工作,不愿意自主创业。  
 
四是缺少自我认识,适应形势能力不足。很多农村高校毕业生,对乡村振兴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就业现状缺乏清晰的认知,不肯吃苦,高不成、低不就。以从江县为例:比如见习岗位人员,2023年招募91个岗位,实际到岗89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大部分嫌弃待遇低,到岗离校两年内高校生仅有12人次,县内企业高校毕业生岗位招聘200余个岗位,但实际招聘不足100人次。其次,高薪就职仍然是高校毕业生的不二选择,投入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差,造成农村青年人才流失。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一下工作措施
 
一是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参与乡村振兴的就业观。引导高校毕生树立“适应”的观念,认清当前就业形式,客观看待自身条件,正确评价自己,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调整好心理状态,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行行建工、处处立业”的成才发展观,帮助大学生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到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二是积极推荐就业岗位,拓宽高校毕业生融入乡村振兴就业渠道。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通过讲政策、发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南,组织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培训、实地走访等等方式,把岗位送到手,把政策送到家。
 
三是充分鼓励自主创业,落实高校毕业生从事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就业扶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认真落实自主创业政策,通过政策宣传,鼓励高校毕业生申请自主创业补贴和场所租赁补贴。(贵州省从江县人社局: 曾德美)
 
 
 
                                                     
     
用户登录免费注册
看不清?点击更换
用户登录免费注册
看不清?点击更换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