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发展农村产业,从表面上看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家门口就业,助力黔货出山;从深层次上看有助于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社会现象,更好的助力乡村振兴。俗话说的好:“带火一个产业,打造一个品牌,富裕一方农民。”我乡积极创新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模式,从而找到破解增收的金钥匙。
以支部引领,筑牢战斗堡垒。村党支部积极主动对接市场,积极探索“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多渠道打通销售路径,集中资金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特色产业,盘活林下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多点开花。坚持走适合自己的路才能更好前行,我乡结合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色的民族文化,充分挖掘具有地方地理和文化特色,推动各村特色产业发展。一是结合当地气候、土壤,发展天麻产业。计怀村的气候环境和海拔比较适合种植天麻,计怀村共实施天麻种植200余亩,在基地务工的群众有60户100人左右,实现劳务收入18万至20万元,解决了家门口”就业难题。二是摆底村利用竹林资源,发展竹笋产业。大力开展种竹护竹行动,动员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种植竹子,摆底村拥有竹林面积170余亩,按照春笋市场价每斤2.5元、亩产春笋800斤计算,收入可达30万元左右,实现了不需要投入成本,就能增加额外收益。三是依托农耕文化,打造民宿旅游。加宜村平均气温15.2℃,降水量1506毫米,无霜期262天,气候宜人,通过民宿经济带动商业发展,盘活资源,助力增收。四是依托生态黑毛猪,拱出致富路。黑毛猪堪称肉界的“劳斯莱斯”,摆勒村结合实际,组织群众发展特色养殖业,养殖户数达60户左右,每年收入可达10万以上,收入可观,群众们都露出灿烂的笑容。
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跟消费需求变化,结合互联网时代,借助电商、网络直播带货、当地大学生代言等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拓宽销路,促增收。(计划乡:潘兴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