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并对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具体部署。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对于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基层,特别事农村而言,要持续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要塑造乡村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要不断探索乡村基层治理模式,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为主体,打造群众“共治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
一是多方力量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凝聚“乡贤”、老党员、老干部、妇女代表和群众代表通过不断开展“院坝会”群众会,集思广益,在发挥群众智慧的过程中,增加群众的参与感、成就感和凝聚力。针对婚丧嫁娶滥办酒席、盲目攀比、高额礼金等移风易俗社会问题,参会代表各抒己见,根据最后的村支两委梳理协商结果纳入《村规民约》,并在村公共区域不同位置公开上墙,同时创新“双诚信双承诺”机制,违反村规民约的家庭纳入村民诚信管理,不断提高了群众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二是“多网合一”完善基层治理。聚焦破解网格重叠效能不佳难题,在全村推进党建引领“多网合一”工作,构建“村两委—网格—联户体—群众”的治理新格局,切实把基层治理的各项工作下沉到每一个小网格,将党建网、综治网、安全网、民政网等基层治理网格整合“一张网”。实现情况在“一线”掌握,矛盾在“一线”化解,问题在“一线”解决,责任在“一线”落实。
三是积分管理建设和美乡村。激发群众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全村通过村民议事会结合村情实际制定《积分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农户积分由“基础积分、正反向积分、奖励积分”三类积分构成。基础积分为100分,正反向积分主要包括邻里守望、美丽庭院、勤劳创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带头发展致富、乡风文明、支持集体发展等方面加分和扣分内容,以此来反映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积分以户为单位计算,采取“基础积分+正向加分-反向扣分+奖励积分”的模式,通过“每月一计分,每季一评比”,通过积分评比,颁发物资奖励。涵养家风,纯化民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小积分”发挥“大治理”的积极效应。(仁里乡人民政府:王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