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经济民生 >
经济民生
枣阳市探索“群众+”模式 激活共治“大动能”
时间 :   2023-07-27 19:48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周满荣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枣阳市探索“群众+”模式,拓宽村级自治机制的范围和途径,组建村民议事会、特色产业协会、兴趣小组、便民服务志愿队、矛盾调解会、安全巡逻队等群众自治组织,根据群众意愿纳入各个自治组织,全市全市521个村全部建立5个以上自治组织,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乡村治理体系。
 
“群众+谋”,从“众口难调”变为“众望所归”。坚持让群众当主角,对村湾如何建、环境如何改、绿化怎么做等,由群众“自己提、自己议、自己谋”,让群众主动参与村级事务。一是调研走访听群众说。村“两委”全方位、全覆盖开展“村情民意”调研大走访,从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便民服务、村级建设等内容,深入群众沟通,倾听群众心声,摸清群众所需急盼。二是“庭院夜话”让群众议。常态化开展“庭院夜话”,每晚组织村民集中到一个农户家中,召开户主会、湾组会。按照“党组织引领+自治组织议事+村民拿主意”的模式,群众对意见建议进行讨论评议,“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由大家自己商量。三是民主决策由群众定。对涉及到群众利益的事,由村干部提供政策咨询、疑问解答等指导服务,所有事项由群众拿主意、定调子。全体村民对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建设等事项进行讨论,最终确定实施彩虹沟健身广场项目、农家小菜园项目等15个共建项目。
 
“群众+办”,从“站着看”变为“一起干”。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吸引群众参与,发动群众出资出力、投工投劳。一是有力出力,集中力量办。村“两委”党员干部带头干,引导群众参与每个项目建设,推动项目早落地、快实施、收效好。在选择路灯安装位置时,召集群众代表根据村庄实际选择适宜的安装位置并公示,由群众提出修改意见。在实施过程中,每户出劳力参与挖基坑、制砂浆等力所能及的事,使安装每个路灯节约了500元的劳动力成本。二是有钱出钱,共同出资办。坚持“少花钱、不花钱、干成事”,动员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解决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村民吴江提出“路面提档刷黑”的建议得到全体村民的同意,大家自发组织捐款活动筹措资金,一个小时筹集资金1万多元。三是有法出法,集思广益办。施工材料不够怎么办、环境布局不美怎么办、车辆乱停放怎么办?对于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村民一起想办法,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变乱为序。在小三园整治项目中,群众利用废弃砖瓦、旧木料、旧石磙等废旧物品,对人居环境进行“再创作”,建设微景观、打造小菜园14个。在雨水沟修整项目中,群众自发组织疏通堵塞沟渠600余米,铺设堰塘步道300余米,清理垃圾5余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换新颜。在全体村民共同努力下,建成了300余平米的“彩虹”乐园小广场。村泥瓦匠工程队仅用5天时间完成了小广场的硬化,仅此一项,就减少开支三分之一。
 
“群众+管”,从“单一治理”变为“多元共治”。积极探索多元共管、全民共管有效机制,推动“大家事情大家监督”,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四队”“四会”自治组织。一是“四队”科学划片,优化自治单元。结合“就地选才”与“广聚群贤”,化零为整,依据特长、志趣、技能和需求,将群众分组集聚到四个兴趣小分队。文艺宣传队吸纳能歌善舞者,用舞蹈歌声宣传党的理论,让群众随时听到党的声音;泥瓦匠工程队集聚手艺人,以“添砖加瓦”共建美好家园;百姓评分队请进“五老乡贤”,当好群众考核积分的“裁判员”;治安巡逻队吸纳退役军人,为和谐稳定保驾护航。二是“四会”统筹监管,延伸自治内涵。自发成立红白理事会、监督委员会、农产品销售协会、矛盾调解委员会等组织,在村级重大事项、产业销售、矛盾调解、积分评比等工作上发挥积极作用,以“三天巡、一周验、月月评、重点时节每日查”监管机制,增强村级组织高效运行的人员保障。4户村民曾因雨水沟排水问题,产生了矛盾,导致家门口的2条道路长时间不能连接,成了“断头路”。矛盾调解委员会多次上门进行调解和好,村泥瓦匠工程队上门将相关管道安装到位,两条延滞三年的“断头路”成功打通。三是整合治理力量,拓展自治成效。推选“红管家”,充分调动整合各方面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发挥引领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作用,让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群众参与着办,实现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红管家”带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事项,常态化检查农户门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有问题当场指出、即时整改,定期组织开展公共区域卫生大清扫活动,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环境卫生习惯,带领群众共同管理维护美好家园,形成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群众+评”,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百姓评分队发挥主导作用,将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认同不认同”作为工作标准,做到“环境美不美,村民说了算;建设好不好,群众来评判”。一是建立评比制度。制定百姓评分管理办法,实行事先明确评比内容与细则,事中组织自愿报名参加的村民队员认真评比,事后将评比结果予以公示并给予积分奖励的共评机制,让评比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二是创新评比方式。每月开展“文明风尚类”“遵纪守法类”“人居环境卫生类”评比活动。以每家每户为单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增强了村民荣誉感、归属感、责任感。三是公示评比结果。对各类活动评比结果进行张榜公示,根据评分对参与户给予相应的积分奖励,积分可以用来兑换生活用品。同时,对评比检查中不符合要求的,责令其整改,如期未整改到位的按《村规民约》给予处罚,连续两季度评分最低的住户取消积分兑物的资格。通过奖惩结合、激励引导,村民积极性、参与度不断提高。群众主动参与自治组织,按群众的想法办好了群众的事,靠群众的力量解开了群众的心结,治理基础不断夯实,乡风文明的浓厚氛围逐步形成,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通讯员: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