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网讯(通讯员:丁友清、陈寒) 10月25日,正值深秋时节,麻城市三河口镇黄土咀村奉笔畈——麻城市2021年红薯种植示范基地,迎来了红薯大丰收。
基地红薯地里,挖红薯、装口袋的村民,量地块、称重量的技术人员,查数据、看长势的专家教授,一个个忙忙碌碌,笑容满面。大家在忙碌中,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
原来,这里正在进行的是麻城市2021年红薯种植示范基地产业调研及鄂薯测产活动。
上午11:00,来自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国甘薯研究所所长、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超凡、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吴问胜、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研究员羿国香、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院党委委员、总农艺师胡定金、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郭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徐德泽、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杨新笋、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雷剑、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连军、黄冈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袁海林等10余名专家教授,到基地现场调研。麻城市政府、市农业农村局、三河口镇相关负责同志陪同。
专家组对麻城市2021年红薯种植示范基地示范地点、示范规模、示范品种、示范目标、关键技术等给予高度评价。
下午2:30,张超凡、李云、吴问胜、羿国香、徐德泽、杨新笋、雷剑、王连军等专家教授到基地测产。共对鄂薯6号、鄂薯11号、鄂薯15号、鄂薯17号等4个试验品种,每个取3个30平方米样本进行测产。
根据样本点产量,推算每个品种亩产。测产完成后,又对每个品种进行留样,用于后期品相鉴定和淀粉及含糖量等基础指标测定。
初步测产结果表明,多个试验品种表现优良,个别品种在产量、适应性及抗病虫害等方面表现突出。其中,鄂薯15号亩产4800公斤。本次测产,为下一步该市甘薯品种筛选、推广提供了有力依据。
下午4:30,红薯产业调研测产座谈会在黄土咀村二楼党员活动室召开。座谈会围绕怎样发展鄂薯新品种种植、怎样开展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销售渠道展开。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专家讲,黄土咀村地理位置独特、土质松软、砂粒粗糙、滤水、保湿,适宜甘薯种植。镇、村代表说,黄土咀村有栽种红薯传统,有一定的红薯栽种基础。村民讲述的民间传说,佐证了当地村民种植红薯的历史。
相传,唐皇李世民游历龟峰山途径黄土咀村,见石井繁华,龙颜大悦。随行的大臣亦得意忘形,不小心丢了御笔。张家一村民在红薯地边拾得,后来奉还给前来寻找的皇臣。皇帝为表彰张家人拾金不昧的美德,御赐牌匾:“奉笔畈”。奉笔畈因此闻名。
座谈会结束时,大家对黄土咀村大规模发展红薯产业信心满满。
据悉,此次在黄土咀村奉笔畈试验的鄂薯4个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薯型光滑美观、花青素含量高、食味品质优、抗病性好、耐贮藏等诸多优点。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双子叶杂粮高效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2019YFD1001300)优质多抗鄂薯系列新品种展示示范。其试验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供技术支持,由杨新笋等10余名专家技术人员具体负责。中国船舶集团武汉船舶工业公司驻黄土咀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牵线联络、提供后续开发技术支持,以及产品推介。
近年来,三河口镇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党组织领航、党员带头、群众参与、集体增收”的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导向、服务作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探索出“党组织+”发展模式,整合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植业,不断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该镇黄土咀村,试种期间大力配合,帮助选址、流转土地,组织富裕劳力务工,协调周边关系等。未来,将在已种植30亩红薯基础上,扩大村民流转土地至1000亩,辐射周边20000亩,以推动优质甘薯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奉笔畈的红薯甘甜似蜜。这份甜是镇党委、政府、村两委和村民用辛勤汗水浇灌而来的,也是驻村工作队联系专家,依靠科技、智慧浇灌出来的。科技让鄂薯更甜,产量更高。即将开拓的新渠道必将让农产品市场更广阔,销路更畅通。看着村民田间地头忙碌而快乐的笑脸,我们心里就像奉笔畈里的红薯一样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