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寨碧村高坡牛自然寨冉秀英家的太子参基地里,热闹异常。挖太子参的、称太子参的、选太子参的、装车的繁忙景象。
今年49岁的冉秀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中等个子,面庞稍黑,给人的印象是精明、能干、坦诚。
在寨碧村及附近村寨,提起冉秀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大家都啧啧称赞她是村里创业的女能人,是大家公认的致富能手。现经营有29亩李子果、12亩桃子果、20亩中药材、20亩鱼塘、20亩水稻,被百姓称之为“百亩管家”勤劳致富的女能人。
而她的丈夫呢,人们称之为世界上最听话的老公。婆娘指挥咋个做,他就咋个做;每天都把妻子安排的事情做完做好,从不怨言。比如说,犁田打趴、采果运果,总的来说,卖力的事都是他的。按她丈夫的话说,听婆娘的话没错。在这100多亩的产业上,她夫妻俩确实配合得很默契。
近年来,在冉秀英家经营的这100多亩土地里,每年到丰收季节时,每天都有20多人在帮她家忙碌着,而这20多个忙碌的人每人每天都能挣到一百多块钱的收入。
看到记者采访时,挖太子参的几位中年妇女谈起了冉秀英的为人,说她心眼好,处处为大家考虑,不仅及时发放工资,果果成熟了还摘果果给我们打口渴。是的,冉秀英就是这样一个人,就去年生意不紧气,她也不拖欠民工工资,从老本里拿出8万多块钱来发工资。
冉秀英之所以这样做,她曾经打过工,酸甜苦辣她吃过,知道每个打工者打工都不容易。
为了生计,1994年,她和丈夫一道在浙江、广东、深圳、福建等地打工。打工期间只能养家糊口。通过在外面闯荡,她开始思索为什么家乡与外地的差距这么大,外地那么富有,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和改变家乡的面貌。2010年,在她的劝说下,丈夫和她毅然回到了家乡,用打工积攒的部分资金花了将近两年时间建好自己的小家园,并在自家的那几亩山地里摸来摸去,发展产业,没得多大效益,但她也坚持带着丈夫做下去。做穷了,她都还要坚持。
冉秀英为什么对家庭农场这样感兴趣,就因为她父母是做果树致富的。结婚后,她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拥有自己的产业。就在此时,一个文件的出台,圆了她的梦。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机遇随着的到来,当时村办林场合同到期,无人承包,原因是前任三届承包人都在做亏本生意。前不怕狼,后不怕虎的冉秀英知道这件事后,主动找到村党支部书记,经协商,与村两委签订了承包合同,开始她的创业之路。她与丈夫一道起早摸黑,农忙时,就请临时工;她把汗水、智慧和创业激情全倾泻在这100多亩的土地上。
苦尽甘来,2016年,果树开始挂果,又香又甜的五月红为她带来了初步的效益;投资得到了回报,第二年,她又向村、组租荒山开发成片水果林地,现已挂果多年。
通过艰苦的奋斗,她不仅掌握了果树嫁接、修剪、追肥、病虫害防治、果树栽培等技术,而且形成了41亩集李子、桃子、犁子、柑子等为一体的水果产业基地,年收入可达12万元以上。
“前几年,摘水果出去卖确实很困难,只因有一条坑坑洼洼的毛坯路,遇到下雨天,李子、桃李不管采取那样办法都不能及时把果果运出去卖,眼睁睁地看着它烂在土里,每年都有上万斤的水果在地里头烂掉,看着真是痛心呀。”回想起当年果园没通路的日子,冉秀英至今还记得,做梦都想修建一条通往自己果园基地的产业路。
冉秀英这一想法,在一次村党支部、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参加的高坡牛自然寨的“院坝”会议中,得到村党支部书记、政协委员王清华的重视,并纳入村产业发展计划上报。次年,在上级党委和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让冉秀英的果园基地实现了三通;水、电、路解决后,提高了冉秀英和丈夫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她表示,决不辜负上级党委、村党支部和乡亲的期望,继续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尽快让更多的乡亲富裕起来。夫妻俩又在村里流转了12亩多地,更换了果园的果树品种,种上了新的桃李、半边红等品种。
这样的产业发展壮大后,冉秀英还返聘流转了田土的乡亲到她的农场来做工,每年支付劳务工资10多万元。“我们每年每亩可获得300元租金,还可以到她的基地来打工。一年下来,租金加工资,可挣到12000多元左右,既照顾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同时也让崽和媳妇放心外出务工。”挖太子参的村民潘秀兰说,“一句话说到底,还是党的政策好”。
村民潘秀兰说得对,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冉秀英的产业路,乡亲们也没有这些实实在在的收入,逐渐走上小康的路。乡亲们都说,冉秀英有一颗淳朴、善良的心;冉秀英却说,大家富裕了,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冉秀英经10年的奋斗,取得这些成绩,得到了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重视和肯定。村党支部、村委会多次授予她“巾帼致富能手”称号,并作为典型在全村加以推介。
据悉,近年来,不管那次村里召开党员或“院坝”会时,都有她的水果出现在会场上,给大家品尝。(黄平县旧州镇人民政府: 张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