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网讯(通讯员: 伍孝雄 郑智慧 王振)从祁阳县城出发,往北沿322国道行驶约20公里,再往西进入乡道行驶约5公里便到了文富市镇成柿村。
祁阳县成柿村地处永州和衡阳交界之处和衡邵干早走廊,这里人多田少,土地贫瘠,种田无水用,出行路难行,农业以传统水稻种植为主,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贫困面较大。
“年景好的时候,一年下来,一亩田也就收入400元钱,年景不好的时候,几百元钱也挣不到。”成柿村党支部书记王国平说,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470户、1786人中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251人,是湖南省“十三五”扶贫开发重点贫困村。 “老百姓受够了苦日子,做梦都想富起来。”
穷则思变。
2017年3月,祁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精准扶贫后盾单位派出工作队驻村帮扶成柿村。据扶贫工作队队长郭江华介绍:“精准帮扶就要找准‘穷把子’,开对‘药方子’,送去‘金点子’。”
经过扶贫工作队同成柿村“两委”反复调研、论证、商议,最终成柿村确立了通过发展优势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强村富民的思路。
但是,怎样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发展什么产业、如何支撑发展,成为困扰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的难题。
带着这些问题,扶贫工作队与成柿村“两委”班子组成发展优势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专门小组,向老党员、老干部、致富能人等广泛征求意见,并逐户走进村民家中,与大家进行沟通交流,听取意见。
“引导群众围绕餐桌需求转,围绕果蔬做文章,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果蔬产业,依靠果蔬产业实现精准脱贫。”一条全新的发展思路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
“成柿村发展传统农业没有优势,但发展果蔬有一定的潜力。” 成柿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才华说,“种植果蔬有3个好处:一是能够变劣势为优势,让成柿村的自然条件得到充分利用;二是收益高,一亩果蔬可挡十亩粮食,年收入至少可达5000多元;三是果蔬生产是‘绣花活’,劳动强度不大,但要天天磨,对年纪大、劳动能力不够强的村民也适合……”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果蔬产业种植发展趋势,扶贫工作队和成柿村“两委”班子、村财务监督理事会成员、村民代表又多次前往外地果蔬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
最终,在驻村帮扶后盾单位——祁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支持下,成柿村成立了果蔬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30亩,开始大规模种植果蔬,发展村集体产业。
与此同时,成柿村实行“三变”改革,允许村民以土地、资金、技术入股,实现由资源变优势、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转变;凡不愿入社的村民,可根据自身条件,从事果蔬业散种,村里每亩给予200元的补助,成效突出的还另行给予奖励。
祁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纪委将成柿村德高望重的老村干部、致富能人、有一技傍身的土专家紧密团结起来,组成村财务监督理事会,精准落实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以打造阳光扶贫、廉洁扶贫、高效扶贫为目标,精准发力监督执纪问题,助力推动精准脱贫攻坚。同时,协助村支两委制定出台12项村规民约和9个扶贫措施,这犹如一剂剂强心针,激发了群众发展产业的内在动能。成柿村一些经济能人主动放弃外面的优厚待遇回乡创业,一般的群众开展“村帮村”“户帮户”活动,携手共同发展果蔬产业。
村民李德生家中有一个孙子、一个孙女,两个小孩都在上学,儿子、儿媳无一技之长,常年在家务农,无经济来源,同时,他还要赡养一个年过90的老人,常常为钱犯愁。
去年,在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动员下, 李德生种了5亩榨菜,仅此一项,就收入了2.1万元。
“以前,6亩多田种植水稻,收入加起来还不到3000元。”李德生说,现在种植榨菜,日子越过越有信心了。
9月20日,记者在成柿村采访,正巧碰到村民桂金莲在卖淹制的豆角。“现在种植蔬菜,常年可卖,刚采摘时可作时令蔬菜岀售,产量大价格低时,可晒干淹制成干菜,也可淹制成水菜,不同时节、不同菜品价格不一样。今天卖的1600斤淹制水豆角,价格一元伍角钱一斤。” 桂金莲高兴地跟我们分享,“买的都是回头客,他们都晓得村里种菜都是用农家肥种出来的,好吃又健康。”
今年68岁的村民郑学桃,从事水果种植30多年,在村里虽然称得上水果种植的行家里手,但由于种的是传统水果,且处于小打小闹阶段,尽管年年种,却没有哪年挣到了钱,日子仍然过得很憋屈。2017年,他流转土地60亩种植夏橙,到2019年就获得纯收入6万余元。
“这几年,我在家种植水果,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路子,收入稳步增加,崽女外出打工有收入,家里收入一年加起来不下10万元。”郑学桃感慨,“种果几十年,现在才尝到甜头。”
与郑学桃一样,63岁的贫困户桂冬田也成为成柿村发展果蔬产业的受益者。
1999年,桂冬田的丈夫因一场车祸不幸英年早逝。作为一个女人,上要赡养公婆,下要抚养一双儿女,生活一下子跌入了谷底。
扶贫工作队进驻成柿后,村支两委和扶贫工作队首先选送桂冬田儿子成钢桥去参加果树栽培技术培训,让他掌握谋生一技之长;其次,帮助成钢桥申请扶贫创业贴息贷款5万元,鼓励他去创业。
2019年,成钢桥在云南普洱镇租赁土地70亩从事香蕉种植,今年又在镇上租赁门面开设水果店,实行前店铺后果园经营模式,一年纯收入可达12余万元。“有了党和政府的扶贫好政策,困难群众就不愁过上好生活。”桂冬田充满感激地说。
时间是最好的注脚。
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成柿村果蔬产业初具规模,现已形成150亩金槐种植基地1个,300亩榨菜种植基地1个,150亩油茶种植基地1个,60亩夏橙种植基地1个,黄桃、黄金李、沃柑种植基地各1个,面积达120余亩,年产蔬菜426吨、水果103吨,年收入29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仅光伏发电产出,年收入就有8.6万元,广大群众通过种植果树、种植蔬菜,实现了收入大幅增长,截止去年底,成柿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已有64户、 244人脱贫出列,顺利迈入小康村行列。
更为重要的是,成柿村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致力改善村级基础设施。近4年来,在后盾单位和村财务监督理事会的帮扶下,先后投入346万元,硬化通组道路15公里、修通断头路3.6公里、扩宽乡村道路5.4公里、修通机耕道路3.2公里,维修水渠2.6公里、重修抗旱水塘4口,修建村级活动中心500平方米、小游园1900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1台套、路灯160盏、……“县疾控中心作为后盾单位,这4年来对成柿村真情帮扶,村产业从无到有,基础设施从弱到强,打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有了合理的布局谋划。村财务监督理事会在县疾控中心纪委的贴心指导下,账、物清晰,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拉近了干群关系,拓宽了村干部和村民的眼界,坚定了发展信心。”村党支部书记王国平说,上有党中央脱贫攻坚好政策,下有真心帮扶的好单位、好干部,成柿村全面小康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