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经济民生 >
经济民生
荒地种“绿钞” 蚕室育“银球”
时间 :   2020-09-07 17:1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周满荣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记黄平县重兴村朱正霞带领群众种桑养蚕脱贫致富二三事
 
清风网讯(黄平县融媒体中心:罗迈)如果说二十四五岁的龄段正是风华正茂、追求时髦的享乐年华的话,那么这个年龄对黄平县重安镇重兴村的朱正霞来说,却没有时间去考虑衣着打扮和歌舞娱乐,而是全身心扑到带领贫困户种桑养蚕、创造收入上;每天的选种、拉苗、种树、除草、施肥、抽丝剥茧等,就是她最好的化妆品和“广场舞”。她用一幅姣小身躯和行动,栓释着一名村干在决战脱贫攻坚上的责任担当,以春蚕吐丝般情怀为村里的种桑养蚕产业织出了一条传统加科技的致富之路。
心中埋下种子,奋力寻机发芽
朱正霞是重兴村亮寨六组的媳妇,她既是一位年轻的妈妈,还是村里最年轻的村干。在重兴一带,问起朱正霞的姓名,知道的人可能还不多,不过一提到“小猪”这个绰号,大家都晓得这是一位90年后女能人。因为她是重兴一带的生意狂人,先后在重兴街上开过奶茶店、卖过炒粉、当过学校宿管员、经营过移动专营店、做过农村淘宝合伙人等等。尽管她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了好几年,虽然不能使自己成为“富姐”,但在养家糊口上还稍有积余。2017年,朱正霞被培养成为一名村计生专干后,她就从生意摊上撤回来。她一边工作,一边思考如何给村里的贫困户找到一条既是群众拿手熟悉、又是劳动强度不大,且更切实可行的致富路子。
2018年初,朱正霞在村经济工作会上听村里计划要发展桑蚕项目时,回到家里兴奋得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但遗憾的是那时她有孕在身,不便来带这个头。遗憾的是,村级种桑养蚕项目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下来。但养蚕产业一直在她的心中驱散不去,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愿望时常在催促着她。产假一结束,她就把早已盘算好的计划提上日程,在与家人的沟通下并得到支持下,为了学习先进的种桑养蚕技术,她自费前往遵义、罗甸、广西、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回来后就动员了其小姑到凯里市炉山镇某桑蚕基地进行一个月的跟班学技。随后,朱正霞并在村里开始组织村民发展桑树种植。然而,说与做可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各种困难接踵而至,一场成功与失败的挑战正向这位年轻的妈妈考验而来。
群众故步自封,“小猪”耐心游说
养蚕既是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产业,又是融入新科技管理的手工作业。过去,由于群众在蚕丝、蚕茧销路上出现“肠梗阻”,家家户户因白花花的蚕丝和蚕茧卖不出手,从此一谈到养蚕,大家都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这次朱正霞又再次发动贫困户发展养蚕产业,群众都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人。在与脱贫攻坚队员入户反复宣传动员中,贫困户的思想顾虑仍未改变过来。眼看自己美好的规划就要“流产”,朱正霞一个多星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重兴村近些年由于青壮年劳力都外出务工,大部分人家都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劳力干活,村里荒芜的田土在逐年增多。经过反复斟酌,她决定自己来带头把别人已经撂荒的土地资源整合利用起来,并以流转、分红形式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可是,当自己踌躇满志来到农户家,还未将话说完,就遭到了贫困户的无情拒绝。甚至有的群众还坚决地反对说:“宁愿让土地撂荒,也不让土地给你去种那几棵桑树。”面对人们一次次地拒绝和难看的脸色,朱正霞并没有被沮丧。她白天去征地,晚上去宣传,通过反复地“闯户”和“磨嘴皮”,用算账对比地给群众讲市场、说收入等,群众的心结也随着解开。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几户村民一下子就种植20余亩。看到自己辛勤的动员有效果后,朱正霞又利用“羊群效应”,通过一些贫困户的带头,群众在户看户、人看人上和动看动上,终于突破了“怕卖不出去”“桑根破坏田”的思想忧虑,最终你5亩、她10、20亩,甚至50亩地种植起来。此后,在10多天时间里,重兴村的群众就分别在荒芜的田地种上桑苗达300多亩。
 
桑园掏金忙,群众笑开心
“不用到外面去打工了,在家门口就有活路做,得到‘猪媳妇’的信任,我还是桑园务工的联络人呢!”采访中,正在桑园里锄草的马学珍笑呵呵地对记者说。马学珍是个勤快的农妇,干活认真、负责,所以各个桑园在需要工人务活的时候,朱正霞第一个就请她找人有偿务工。
 
王志华是积极响应的种桑养蚕的贫困户之一,仅他一人就种植桑树20余亩,前不久在完成春蚕饲养后,这几天在忙于照料上窝的蚕茧。王志华高兴地对记者说道:“幸好朱妹能坚持才让我们动心,你看我这屋子在蚕茧,可能也要管它个几万元。以前真没想过自己会养蚕!”65岁的贫困户廖尚英虽然手脚有些不利索,但她有传统养蚕的经验,加上又善于学习新的技术,去年听说村里的朱媳妇在动员贫困户种桑养蚕,她就第一个跑到朱正霞家报名。她说:“我种桑树,经营好了可以摘桑叶卖给猪妹,也可以自己用来喂蚕,总之都有收入”。
 
心系群众脱贫,发展桑蚕致富
2020年,是朱正霞种桑养蚕的第一年,也是最繁忙的一年。为了更好掌握养蚕技术,她一边照料自己的桑蚕,一边利用空余时间向老公、向书本、向网络学习,同时还毫不保守地给群众做技术指导。几乎每天都在各个点帮助群众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进入盛夏后,桑苗正是育树和管理的关键期,需要对桑园进行施肥、除草、追肥,杀虫等一系列活计。朱正霞每天与群众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大家都在忙得不亦乐乎。在她的精心呵护下,新生的桑叶已充分满足今年夏、秋蚕虫的喂养需要。在初见成效的基础上,目前朱正霞结合当地的气特点,她在指导贫困户养蚕中认为,不能因急躁而冒进,先试行一年两季饲养,最后再逐季展开。她给养蚕农户对比算了一笔账:自家一批试养5张蚕种,每张蚕收入为1600~2200,两批的10张蚕种就收入2.2万元左右,同时更能带动贫困户发展。此外,朱正霞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她决定在成功的基础上,从明年开始,每年将喂养6~8批蚕宝宝,实现年收入10余万以上。通过三年的努力,将带动600户以上农户,让更多的群众足不出村就实现就业和增收,使全村整体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
 
朱正霞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一名村干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誓言,通过舞弄桑蚕的肢体语言,奏响了重兴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五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