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到来!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道法自然: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张仲亭大力支持《导合全胜路》
时间 :   2019-12-30 17:32 来源 :   清风网 责任编辑 :   editor
12月30日讯(李长洲   张范义  唐永祥)2019年12月29日,正值星期天,应世界华人联盟会副秘书长、《作家报》经管部主任、中国拥军人网副总监李法明的心愿,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理事、济南书协名誉主席、济南市兰亭书法院院长张仲亭,将现场创作题写,即将面向海内外华人出版发行的世界华文传播权威媒体《作家报》理论特刊刊名《导合全胜路》和题为“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书法祝贺作品,赠给了韩庆全、李法明一行。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原副巡视员孟昭军老领导为他们合影留念。
图为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张仲亭先生(中),挥毫泼墨,赠送的题辞“导合全胜路”。
方略创新能手、《导合全胜路》创始人、著作权人,官方哲学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正导合赢中国梦精准脱贫新路子研究》组负责人,正导合赢脱贫复兴路创立者,泰安日报社主任记者、农村新闻部主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法学专业毕业研究生韩庆全同志,将《导合全胜路-----正导合赢中国梦精准脱贫快车道》,25万字,由他本人撰著,2016年8月由北京电子与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由时任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局负责同志由时任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局负责同志张凡作序,全国人大正司长级干部、中央国家机关书协副主席朱守道题写书名,由时任国际知名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李燕杰写跋,设计独特、装帧精美、观点新颖、内容丰富的理论专著赠给了初次相见、平易近人,甘为人梯,德艺双馨,年过七旬的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张仲亭老师,受到热诚勉励。张仲亭老师当即赠送他“道法自然”“福”书法两幅。
图为张仲亭老师(左一赠送韩庆全同志“福”字。
 
张仲亭,1947年生,山东济南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济南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
图为 张仲亭老师(中),山东省委办公厅原副巡视员孟昭军老领导(左一)、韩庆全同志在一起。
 
  张仲亭自幼酷爱书法,习书60余年,用功极勤。他的书法以“小楷”见长,全运会“大碗幕”《望岳》为其成名之作,近年来,他又加大了对中楷的探索与研究。他把书法当作一项事业来做:一是着眼于如何写好中国书法,使之既能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又能让大众看得懂,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尽管习书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他依然坚持学习传统,读帖、临帖,书法水平日益精深。二是思考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书法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他的 书法以“小楷”见长,以小楷书写济南泉文化入手。故有“他的书法和泉文化一样,成为济南这座城市的名片”之美誉;他的小楷,兼收传统小楷的正、真、规、范,糅合了“二王”行书的流利艳美,呈现着气息通透而趋向于动态的美感,形成人人喜爱、雅俗共赏的新书风,这是张仲亭先生对书法发展史的重要贡献。他的小楷书法在全国风景胜地多有石刻立碑,这是传承书法、留名青史之路。
 
     对书法家张仲亭先生来说,这十年的岁月亦如一幅缓缓展开的书法长卷,书写着一路走来的思考与感悟,记录着墨田耕耘的辛劳与收获。“十年”长卷的开端,是一幅气象正大、俊逸洒脱的《望岳》书作——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开幕式在济南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在这举世瞩目的开幕盛典上,“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书法作品,徐徐地呈现在碗幕上。这幅作品,正是张仲亭所书杜甫诗《望岳》。回忆起10年前的这一幕,张仲亭先生心情依然激动,自己的书法作品被如此重大的场合采用,表明了社会的认可,这是莫大的光荣。《望岳》一出天下名。《望岳》,成为张仲亭书法艺术生涯的璀璨亮点,同时也成为承续家学从艺数十年并已卓有成就的张仲亭的又一个新起点。2009年之后,他不知应邀书写了多少幅《望岳》,这幅'端庄杂流丽'的书法作品走进了高雅的艺术殿堂,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而每一次书写,张仲亭先生都心存虔敬、充满激情。他说,钟情于《望岳》,不仅因为《望岳》成就了自己,更因为这是山东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除《望岳》外,泰山碧霞祠内的道家对联书法亦出自张仲亭先生之手:“入真门秉真心参透真玄真自在,来妙理达妙境展开妙道妙神通”,被千万人所观赏咏读。岁月的“十年”长卷里,陆续记载着张仲亭精心策划举办的一系列重要活动:组织“一山一水一圣人”大型书展,力邀全国一线名家,一起用书法“写生”齐鲁大地、宣传山东文化,并出版作品集;策划“历代名人咏天下第一泉作品展”并出版作品集;策划“历代名人咏济南新七十二名泉书法展”并出版作品集……这些活动,大力宣传了齐鲁文化——尤其是济南的泉文化,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十年”长卷里,当然还记载着张仲亭在书法创作上的探索和实践:《张仲亭书济南七十二名泉诗》《张仲亭书历代名人咏济南》《张仲亭书<论语>》《张仲亭书<道德经>》《张仲亭书<金刚经>》《张仲亭书<弟子规>》等书法专集,以及《论语》《金刚经》《道德经》各五千言小楷结集出版的《三经楷范》。这些以书法为载体,宣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作品,得到书法理论界的重视和推崇。
 
 “十年”长卷里,还有一系列重磅展览:2016年4月25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了“大道之行——张仲亭书国学经典作品展”,同年12月25日在北京国艺美术馆举办了“激扬文字——张仲亭书国学经典作品展”,年底再度成功进行了《激扬文字——张仲亭书毛泽东诗词》作品集及创意活动。数次晋京展引起业界良好反响,并得到学术界和观众的广泛好评。
 
“十年”长卷里,还有着这样的记录:2018年,张仲亭书法作品“《论语》仁句选录”入驻尼山圣境大学堂,2211字阳文镌刻在金丝楠木立柱之上。在9月份召开的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张仲亭书“关于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系列讲话”作品受到了中外学者的赞誉。十年砥砺笃志前行,春华秋实硕果累累。这十年,张仲亭以书法艺术为载体,书写时代,传承经典,为业内和社会各界所关注。有理论家认为,应该用“张仲亭现象”来解读这位当代书法家近十年的艺术历程。正如《人民日报》2017年7月20日刊发的《张仲亭:期待为经典插上翅膀》评论文章所讲,他以书法为载体,为国学经典插上艺术的翅膀,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更为书法艺术形式与国学经典内容的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探索了新路子,他是书法界的光荣和骄傲,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更广大、影响更深远。
 
中国书法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其保护和传承,已经不仅仅是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责任,而且是对人类文化多样性、人类文化杰出样式的保存。那么,能为中华文化争得荣誉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书法呢?书法艺术的生命力在哪里?书法应该怎么写、写什么?作为一个书法家,该怎么去做? 在接受采访时,张仲亭先生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生命力就在它的历史传承中,就在各种社会和公众空间的展示中,就在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要使中国书法艺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首先要满足可识、可读性的要求。如果离开这个基础,即使书法水平再高,也谈不上什么生命力、艺术性。历代传承下来的书法经典,无一不具备此前提。但是,书法也有自己的要求,它有“法”在里面,它的传承性、技术性、艺术性要求很高。书法家需要真正沉下心来,扎根传统汲取文化历史营养,提高自己的水平,努力创作出为当代大众所认可和欣赏、具有正能量的优秀书法作品。用书法来书写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则是一条传承和超越的正途。从艺多年的张仲亭先生一直保持谦逊和低调,从不因名满四方沾沾自喜,他欣慰的是自己一直在研究和学习,一直在进步一直保持着清醒饱满的创作状态。他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书家必须以作品说话,为民众服务。书法家的成就,不在写得多么好、润格多么高,而是为社会、为百姓留下纪念、为文化作出贡献,为时代书写华章!
用户登录免费注册
看不清?点击更换
用户登录免费注册
看不清?点击更换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