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公务员局此前公布的公告,2020年度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考试的笔试将于今日上午举行。本次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工作,中央机关共有47个部门参加,计划选拔318人。(11月23日 新华网)
古人云:“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不管在哪个年代,政府管理者都是从千万民众中遴选出来的优秀人才,是主导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坚实力量,但“所擘画利害;不问何人;小则随事酬劳;大则量才录用”,在录用人才的时候,还要根据这些人能力大小、优点缺点,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不能小材大用,更不能大材小用。
选贤任能,量才录用。从原始社会选贤任能到隋唐时的科举制,再到当代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人才选拔和机制不断完善和创新。先到基层锻炼长见识,在从基层选拔优秀人才,真正为那些“能干事、想干事、会干事”的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平台。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遴选和选调制度逐渐趋于完善,杜绝人为操作、全面考察人员素质、筛选适合岗位的人员,有效的畅通了基层公务员向上流动的渠道,这既是基层优秀人才之福,更是国家之幸。
但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的优点和缺点同在、长处与短处共存,这些是普遍现象。是人就会有缺点,在遴选选调中不能直接选到品德和才能都比较优秀并且完美无缺的人。因此,在选用人才的问题上不宜求全责备,应该因材施教、量才录用。良才如美玉,有微瑕而不掩其光泽。选用人才如果拘泥于细枝末节,就会因小失大,难选出人才。搞求全责备,貌似严格,实际上是因瑕掩瑜、责短舍长。
当然,不求全责备并非是降低标准、降格求才,也不是无视人才的短处和缺点,而是从关爱人才的角度出发,合理使用人才,积极培养人才,将人才使用最大化。量才录用、因材施教,只有将所选人才都放在其适合的岗位上,才能体现遴选和选调的意义。(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