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网讯(拜城县卫健委驻拜城县大桥乡阔纳买里村工作队 贾小会)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它让善良的人们凝聚人心、让还整个社会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拜城县大桥乡阔纳买里村是一个维吾尔族和汉族群众镶嵌式居住的村庄,40多年来汉族群众和维吾尔族群众共同生活在这一片热土上,大家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各族人民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要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4组村民刘荣华、今年49岁,出生在察尔其镇,她的母亲是维吾尔族,父亲是汉族,从小她就学会了两种语言,是同维吾尔族孩子一起玩着长大的,自嫁入到我们村后,就当上了“维汉翻译官”,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带动村里的汉族群众与维吾尔族群众开展互帮互学活动。通过相互学习与交流,不仅提高了双方的语言水平,提高了生活生产技能,进一步发扬了“三个离不开”思想,使大家在交流交往交融中受益匪浅,更增进了彼此的感情。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不管是汉族还是维吾尔族,每个人都是中华大家庭的一员,爱国爱家爱我们的村庄。
在生活中,汉族群众和维吾尔族群众都互相惦记着对方。每年古尔邦节、肉孜节,汉族群众都会一起到维吾尔族村民家里拜节。在村委会搞文艺节目,同样在春节,端午节,维吾尔族村民也结伴到汉族村民家做客,共同庆祝中华民族伟大的节日,由于大家长期住在一起,平时相互往来,大家养成了互相支持、互相谅解、互相帮助的传统美德。这么多年来,汉族与维吾尔族形成了团结、平等、友好的新型亲戚关系。
刘荣华在村里结的维吾尔族亲戚最多,贫困户艾则孜·买买提就是她结的其中一家亲戚。结亲15年来,他们两家互相帮助的事例数不胜数。艾则孜·买买提,1969年出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是他的妻子玛丽亚木·达吾提,患有癫痫病,无劳动能力,癫痫病还频繁发作。家主要依靠种植有16亩地为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因经济有困难,享受低保或贫困户政策。刘荣华知道他家困难,2014年送把自家的一个稍旧能用的拖拉机免费送给他。2015年春播时节又给他家送10袋尿素。
2017年12月中旬,艾则孜·买买提妻子玛丽亚木·达吾提又犯病了,因为是凌晨,从卫生院找车又怕耽误时间,艾则孜·买买提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刘荣华打了电话,5分钟后,刘荣华和丈夫就把自家的面包车开了过来,当时县医院的医生就说:如果不是送医及时,估计人都没命了,当得知他们是亲戚关系时,直夸这个是好事情,并赶紧给帮忙办理了转院手续。
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8月刘荣华的丈夫张守文被诊断为尿毒症,尽管在治疗上经济不是困难,但尿毒症能治好的机率不是太大,刘荣华深感压力巨大,善良的群众知道后纷纷去看望张守文,尤其是艾则孜·买买提,主动提出帮他们家管理庄稼,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到的,他会经常到家里去看看有没有需要他干的活,帮助玉米施肥、田地放水、环境整治帮助安装化粪池等等。尽管刘荣华每周两次带丈夫去县医院做透析治疗,但是她感觉现在没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了,用她的话说,村里这么多人给我们家帮助,都是在帮助我战胜困难,我走到那里都会有好心人帮忙,特别是热心的维吾尔族同胞。我非常感谢他们。
大桥乡阔纳买里村共有286户村民,其中汉族群众54户,维吾尔族232户,每户群众都有自己不同民族的亲戚,大家在交流交往交融中不断加深亲情,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民族团结的花朵犹如默默绽放的梅花盛开在大桥乡阔纳买里村的田间地头,大路小道,戈壁荒漠,不断激励群众向好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