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网邵阳讯(通讯员 漆晗君 杜乐兰) 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进行生存认证,是确保基金安全,防止冒领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维护离退休人员和待遇领取人员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自2018年开始,武冈市全面取消了社保待遇资格集中认证,不再要求参保人在规定时段到指定地点进行集中认证。但今年来,因乡镇机构改革,乡镇和社区人员变动,业务衔接未及时到位,乡镇和社区暂停对离退休人员和待遇领取人员进行生存认证,很多原来在乡镇和社区认证的人员大量集中到人社局社保经办机构认证,特别是9、10月份,由于人员众多,认证人员排起了长队。据统计,认证高峰期每天有600人以上排队认证,最多的几天达1000人,认证人员排队耗时最长的达近2个小时,极不方便。针对这一问题,武冈人社局以“解民忧”为出发点,认真分析退休人员认证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切实解决离退休人员和待遇领取人员生存认证中碰到的难题。2019年全市共有32180名离退休人员和11.52万名待遇领取人员需进行生存认证,截止10月底,已完成27329名离退休人员和10.37万名待遇领取人员的生存认证。
下移服务窗口,实现群众认证零距离。以基层平台建设为基础,推动经办服务不断下延,各基层网点均可办理离退休人员和待遇领取人员生存认证业务,保障离退休人员和待遇领取人员在家门口就能完成认证。一是保障办事效率。召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推进会,专门部署安排离退休人员和待遇领取人员生存认证工作。在16个社区配备了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负责认证工作。协理员的工资和社保费用由人社局承担,并在为各社区每年解决2000元经费的同时为其更新了电脑、摄像头等办公设施,从人员和经费上保障认证的办事效率。二是提升服务能力。针对网络线上认证和手机APP认证等认证方式中的一些疑难问题,组织社区协理员集中学习,使每位工作人员都能烂熟于心。三是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对社区协理员的管理与考核,要求协理员在为离退休人员和待遇领取人员认证服务过程中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使用规范服务语言,不得推诿扯皮,不得服务态度生硬、粗暴。
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群众认证零跑路。一是大力推行手机APP、老来网、微信群、QQ群等网络方式认证方式,实现离退休人员和待遇领取人员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认证。二是推行信息比对认证。运用大数据思维,加强部门协作,与卫健、公安等部门开展业务协作,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来进行生存认证,实现化认证于无形。三是实施待遇领取人员生存认证月报告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要求乡镇(街道)每月底以前将当月领取待遇死亡人员上报,并实行奖罚,上报一列奖励10元,如果未及时上报,发现一列罚款50元。截至10月底,各乡镇(街道)上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死亡人数达到4608人。
开展主动服务,确保群众认证多渠道。武冈人社局以便民服务为宗旨,深入了解群众需求,结合群众实际生活情况,实行线下网点认证、线上网络认证、上门认证和单位证明等认证方式,灵活多样,充分保障离退休人员和待遇领取人员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认证的方式。针对高龄、重病、瘫痪等无法主动认证的离退休人员和待遇领取人员,武冈人社局变坐等上门办事为主动上门服务,依托移动便携式认证设备,进行上门认证服务;对退休人员因个人身体或长期居住外地不能进行现场认证的,也可委托亲属携离退休人员的单位生存证明,到社保经办机构或基层社保服务点进行认证,避免群众往返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