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脱下军装上讲台 扎根乡村育良才---记优秀退役军人、英山县孔家坊乡小学教师袁亿臣
时间 :   2019-06-24 19:43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清风网讯(湖北英山县人民法院: 童曙明     王水)他,既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也是一名普通的党员,还是一名普通通讯员,更是一名普通的退役军人。他,不为政府添负担,不为军人丢本色,只为党和人民作奉献!39年扎根乡村志不移,甘愿为乡村教育作铺路石!以一个军人的执着和坚毅,甘心奉献,扎根在乡下的三尽讲台上,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爱教如魂。展示了一个现代军人和光荣的人民教师的精神风采,为千千万万名退役军人和乡村教师树立了榜样。他,就是湖北英山县孔家坊乡新狮小学教师袁亿臣。
今年58岁的袁亿臣,从当兵入伍到回乡任教近四十年。获得各项荣誉奖励60多次,其中县级13次,市级5次,省部级1次。1998年被评为“全国农村优秀教师”。
 
一、乐于付出、将志向扎根讲台
1979年正在读高中的袁亿臣,因家中缺粮,贫困,而被迫放弃了最后一年的学业,到英山红花修水库。两年后的他不顾家人的反对,于1981年10月他毅然地报名参了军,入伍后又赶上了1982年国家裁军百万,很多战友当兵一年就复员了。他却一边复习文化课一边拼命地学习军事技术,在全团通讯兵寻找指挥所的考核时获得了第一名。第二年就当上了副班长、班长。高考失利后,又被调到师干部学校任文化教员,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年的军旅生涯,他先后7次获得部队嘉奖。1985年1月由于他所在部队被整体撤编,他遗憾地离开了部队。当时师首长安排人同地方联系,为他安排工作。他毅然拒绝,回到生养他的郝家山村,和老父亲一起参加农业生产。
 
正当他全心全意准备种好责任田,为父亲减轻负担时,村小学招收民办教师,他连过两关就被录用了。进校的第一年,他就旗开得胜,担任小学毕业班主任、数学、自然两科。升学考试居全区第一名,升学率达89%,学校被区授予教学先进单位,一下子吸引了周边乡村的学生跑到他的山头学校郝家山小学读书。
 
1987年,郝家山村老支书要退休,党委要他当村干部,同时县安置办又安排他去鄂钢工作。望着破烂不堪的学校,望着眼前的两条阳光大道,袁亿臣放弃了,他想的是暑假怎样帮助刚升入五年级的差生义务补课;想的是怎样解决学校的“一天两用”;想的是学校无危房、学生有凳子坐的问题。因为他已经把心和志向全部扎根在这个乡村小学。他关心的不是个人的前途,他关心的是他的学生再也不能像他一样辍学了,考虑的是教学质量。
 
1989年他正式的接任了小学校长。他上任后就与村领导打成一片,与村知名人士走在一起,让他们支援学校、建设学校,将村集体的50亩茶园,无偿地拨给了学校。学校从此经费宽裕,公办教师也愿意来了,教学质量也年年名列前茅。一个山村小学本来只有100人的生源,猛增到186名学生。周边村的山下的鸭掌树村、乌云山村、竹坳亭村、许家河村的孩子都到山上读书。1990年来,他在村的多次做工作,代表会上反复动员下,村又扩建了一栋七联瓦房教学楼,添置了140套课桌凳,又增添了学前班,同时还增加了4名代课教师。学校从里到外焕然一新。他自己也被区里评为“先进工作者”,又被县政府表彰为“优秀民兵四大员”。
 
二、不计得失、将责任扛在肩上
抓建设抓管理抓教学,他样样在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从部队就开始写作、写新闻,一直坚持下来了。从90年代开始他就一直宣传正能量。特别是帮助贫困生,致力“希望工程”。他说当好校长,要爱教爱校爱生,不让一个学生失学这是校长的责任。因此,无论是当校长还是普通的老师。他始终把扶贫助困作为自己岗上的职责,郝家山现在已成家立业的两个孤儿。都是在他的帮助下完成了义务教育学段的教学任务。至今逢年过节都不忘记上门看望恩师。
 
担任校长不久,他母亲去世,接着岳母逝世,两个家庭的变故让他多方兼顾,生活的艰难让他压得喘不过气来。从此,他便把家安在了学校,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更加义无反顾地为心中的教育、心中的梦想去奋斗,这一年他的小考成绩又居全乡第一。
 
不畏艰难敢于担当,这是军人的工作作风和性格。1998年他带头卖掉家中的一头牛作代价上下呼吁,发动群众集资捐资建校。将三栋土木结构的房子全部推倒,建成了占地面积328平方米的八联两层的教学楼。开创了全县农村小学教学楼的先河。让孩子住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里上课。随后他又到处争取资金,全部建成有围栏的八配套完全的小学校,顺利地接受了省普九验收。各级党委政府表彰了他的突出贡献,共青团英山县委授予他英山县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同年九月份他被中国青基会授予“全国希望工程园丁奖”。
 
三、甘愿奉献、将教学放在心中
时光如梭,转眼间,袁亿臣已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35个春秋。他先后通过自学从中师到湖北教育学院函授现代化汉语言专科。文凭在一级级提升,文化知识也在一天天的增长。他常说:“教育来不得半点虚假,你给孩子一碗水必须自己准备一桶水”。教到老学到老。的确如此,2017年,56岁的他还到湖北大学参加农村教师培训,并被评为优秀学员。
 
教师首先要颗爱孩子的心。当管理者也好,当教师也好,只有自己有大爱之心才能爱孩子。只有自己有更加渊博的知识才能教育好学生。袁亿臣经历了常人少有的经历,干过了常人少干过的事业,经历了常人没有经历的艰辛痛苦之路。他当校长26年,小学党支部书记4年,没有一天离开过课堂,就像他说的一样,他太爱这些乡下娃了。2014年他从小学校长岗位上退下来,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带数学课,他抽出时间创办了孔家坊乡小学第一张《新绿文苑》学生作文报。每学期出版四期,激发乡下孩子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通过辅导,很多同学作品不仅上了《黄冈日报》,还上了《小学生天地》。为孔家坊小学语文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好评。
 
今年58岁的袁亿臣,从教30年,桃李满天下。他曾有机会招干,转行为记者,他都放弃了。他说;“我就这个命,一生离不开孩子;特别是农村孩子,读书是他的最好出路。我这一生最大的骄傲,是我用我的经历和感悟教育了一大批学生也走上了教育这条路。英山一中就有4位骨干教师是我的学生,农村中小学的到处都有;已经有很多学生家庭我教过二代,退休前第三代也该当我的学生了。”每当讲到此时,他满脸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总免不了说:“看见没有,这就是教育者的财富。”
 
2015年他调到孔家坊乡新狮小学以后,他全身地把余热的精力放在工作上,连任小学二年级数学考试名列全乡同年级前三位。政教德育工作有声有色,学校的德育工作管理被乡镇府评为“先进单位”。
 
他坚持40多年的业余爱好,为党报党刊写作,为教育发展鼓与呼,发表的作品剪贴足有一米高了。他27次被县委宣传部评为“模范通讯员”和“优秀通讯员”。13件作品被评为县级以上新闻一、二、三等奖。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教学论文达40多篇。面对荣誉,他从不骄傲自满,而是平淡处之。面对未来,他总是高兴地拿出教育部和人事部颁发的“农村从教30年”的大证书笑着“这才是我一辈子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