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执法动态 >
执法动态
襄阳黄龙: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展魅力
时间 :   2020-12-14 19:2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周满荣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清风网讯(黄龙镇人民政府:杨涛 )今年以来,革命苏区襄阳黄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自觉承担“举旗帜、聚人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文明镇村建设,盘活用好各类资源,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成为传播好声音、弘扬主旋律、开创新业绩、凝聚干群心的主阵地。在群众生产生活中,结合实际,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开展“村民点单,实践所(站)上菜”服务,让村民把所需所想所盼写出来,根据群众需求,制定合理志愿服务计划,因地制宜开展多项志愿服务,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基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以点带面,志愿服务阵地规范。黄龙镇结合实际,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融入本地红色文化,以文化站“薪火相传”红色文化展厅为基础,打造具有红色基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上,以方岗、新桥、刘岗、陶巷、王门、贾湾、宋咀、杨山等8个村为试点,按照“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优良传统、培育文明乡风、践行志愿精神、建设美丽新村”五大版块内容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融入到服务群众工作中,让群众参与到立体式、体验化、多层次的实践活动之中,在宣传教育、凝聚引导、服务关心群众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薪火相传”红色文化展厅,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受到市、区各级领导的肯定。不少单位前来瞻仰革命先烈,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方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利用村里老教师、老党员,组建志愿服务队,升级建设“留守儿童爱心辅导站”,为留守儿童开展各类关爱服务,并积极推行小手牵大手活动,组织家长融入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共建美丽乡村。目前,在黄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站已成为引导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主阵地。
 
贴近实际,志愿服务全面开花。根据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要求,围绕志愿服务,成立了“特色宣讲、榜样示范、文体教育、时代新风、关爱帮扶”等五支镇级专业志愿服务队,按照“群众点单、中心制单、层层派单、志愿者接单”的方式,志愿服务活动全面开花。开展义诊巡诊志愿服务。刘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农忙间隙,邀请镇卫生院业务熟练的主治医生和护士为村民免费义诊。医护人员耐心为村民检查诊断心脑血管、腰腿疼痛等各种慢性病,为大家测量血压,讲解健康防病卫生知识,发放《慢性病健康护理知识》。当天共为50多名村民进行了义诊。目前,以医护人员为主的义诊巡诊志愿服务已开展5场,共为300多名村民进行健康体检。开展防溺安全志愿服务。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利用各自的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组织在家的儿童和监护人集中收看防溺水知识,集中开展防溺水教育,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和教师志愿者进村入户进行防溺水宣传,让防溺水宣传家喻户晓。全镇集中组织防溺水宣传10多场次,1000多名儿童和监护人接受防溺水志愿服务。开展送戏下乡志愿服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根据实际,组织开展送戏下乡志愿服务活动,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送到村组,让老百姓坐在门口看大戏,享受丰富文化盛宴。全镇已开展送戏下乡志愿服务活动30场次,观众达3000多人(次)。开展科普宣讲志愿服务。组织农技、农机、农水、林业、畜牧、医院等相关部门的精英组成科普宣讲志愿服务队,根据需求,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科普宣讲志愿服务。刘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根据村民要求,积极邀请市红十字会的老师到村里普及急救知识活动,老师用浅显易懂和话语向村民普及急救知识,增强自我救护能力。开展各类科普宣讲服务6场,受益群众达900多人。开展群众健身志愿服务。利用各村群众文化广场,积极组织村民开展健身活动,由部分舞蹈爱好者组成的群众健身志愿服务队深入到各村指导群众科学合理健身,增强身体素质,强化身心健康。开展书法绘画志愿服务。积极组织镇书法绘画协会的书法爱好者、绘画爱好者开展书法绘画志愿服务,让农村书法绘画爱好者一起挥毫泼墨,传递浓浓的文化气息。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疫情防控期间,黄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300多名志愿者,穿黄马甲,亮身份,推出志愿者代购、超市配送服务,解决群众日常需求的做法,受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乐成的充分肯定,“黄马甲”经验在全市推广。
 
突出责任,志愿服务纵深推进。聚焦农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从群众最期盼的具体事情入手,一件事情接着一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真情暖人心,以服务聚民意,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生活困难和精神困惑,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针对农村群众的实际需要,结合农事农时、重要节庆等时间节点,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文艺演出、便民服务、科学普及等组合式活动,宣传群众最想听的内容,开展群众最喜爱的活动,讲解群众最想学的知识,提供群众最需要的服务,解决群众最闹心的难题,温润心灵、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