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网讯(通讯员:徐年胜 胡南春)冬雨淅淅沥沥,似乎还夹带着丝丝寒意。12月13日,武冈市农业农村局“红马甲”志愿者又一次现身法相岩街道新泽村,他们一边帮助农民朋友移栽冬种油菜苗,一边手把手教他们注意事项,完全忘了这已经是将近零度的冬天,直让整个田间地头掀起一阵一阵农忙热潮,晃一晃便是一抹绝美的风景。。。。。。
今年来,武冈市农业农村局不断加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力度,通过发动200多党员干部参与志愿服务,紧紧围绕“增产增收”这一终极目标,出台“一周一活动、一月一检查、一季一通报、一年一奖惩”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把好政策、面积、产量“三稳”,不仅确保双季稻、高档优质稻和特色旱杂粮面积实现“三扩”,而且促进大棚蔬菜种植、果树茶叶生产、中草药栽培、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安全生产等亮点频现,让农民朋友从事种养业吃下“定心丸”。
“通过把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工作纳入各干部职工年度意识形态工作考核重点,高标准推进全国第二批文明试点工作贡献农业农村人力量,进而带领全体贫困户脱贫致富。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农业农村局一名副局长拉开话匣子。
当“红马甲”知道邓家铺镇小康村“五保户”戴甲丁还有一亩六分田中稻未收割后,武冈市农业农村局党员干部志愿者主动来到戴甲丁家中,“红马甲”志愿者帮助他抢收水稻,看到满仓金黄的稻谷,戴甲丁为志愿者的贴心服务连声称赞:“这次多亏了志愿者来帮忙,把我家的稻谷全部收割了,就算以后下雨,我也不愁了,真的很感谢大家的帮助”。受雨水天气影响,湾头桥镇的志愿者积极帮助水稻种植户收割、烘干稻谷,统筹安排水稻烘干、抢收工作,经过志愿者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所有稻谷实现了颗粒归仓,为确保粮食供给打下基础。
武冈农业农村严格对照建立志愿人员技术服务机制,形式以“一对一结对、手把手指导、面对面服务”为主,突出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生态农场、种养规模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依托高级农艺师、高级兽医师、高级水产工程师等农技专家,采取组建“田间110”为契机下沉到18个乡镇街道,通过持续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健康、送法律、送保障、送信息等“六送”活动,不仅有效提升各农业生产主体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还成功打造从开始种植到最终受益一条龙服务新模式,确保培训有对象、指导有成效、服务有满意“三量齐升”,为全市农业发展做好铺垫。
“红马甲的出现,确实提高农业新型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进而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改良、水肥一体化、精神文明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各个领域工作高质量发展,让咱农民放心安心搞农业。”湾头桥镇八一村村民许漂亮高兴地说。
今年来,武冈市农业农村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出动党员2000余人次,还确定1500万元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用于支持双季稻生产,并整合涉农资金3043万元引导压单扩双,甚至还完成130多家生猪规模场复工复产,其中开展集中培训56场次、下地指导种植业369户次、义务植树造林21批次、机械代耕作业302户次、入户赠送种子96户次、检查农资质量430批次、帮助畜禽生产378场次、慰问困难群众101人次,受益农户10万余人。
下一步,武冈市农业农村局将以土地整治改良项目为契机,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行有效对接,不断改善项目区田间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切实提高耕地产能,为推动农民增产增收贡献一份农业农村人力量,确保“红马甲”美丽农业农村“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