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网讯(三岔河镇:于学文)干净整洁的道路、青砖黛瓦的民居、波光粼粼的河水……美丽村庄建设带来人居环境改善,助推乡村旅游,吸引众多游客。近年来,三岔河镇以生态旅游为龙头,以苗族文化为特色,以历史文化为内涵,以绿色文化为灵魂,盘活“山水田园”要素,整合各方资源优势,生态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已日渐成为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来源。
以水为魂,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依托资源禀赋,发挥三条河流穿镇相汇,集山、水、路、桥、林于一体,“小桥流水人家”的先天优势,保护河堤、修筑河坝、建清水平台,让清澈河水长期汇聚于集镇周围,更具灵气。强化两岔河水库生态保护,开展“清河行动”,库区沿岸植被繁茂,湖水清澈,水产丰富。以小河鱼、小河虾为代表的水产品已然成为了三岔河的招牌菜,实施“白墙青瓦红腰带”外墙防水工程,让游客品味乡愁的滋味。
以桥为带,打造乡村旅游亮点。三岔河镇内有大小桥梁12座,其中琼凤桥别具特色。琼凤桥是连接三岔河镇东西两片的木廊桥,2012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临沧市留存至今跨度最长的一座木廊桥,至今仍在使用。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三岔河镇按照尊重历史、保护为先的文物修缮理念,投资196万元对琼凤桥进行修缮处理,充分挖掘文物历史文化内涵,大力拓展文物公共服务功能,让珍贵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光彩。
以山为筋,突出乡村旅游特色。打通“明池茶英”观光线——雪山镇万明山至三岔河镇天池、古茶园在至郭大寨乡琼英洞;打造县城“后花园”——集名宿、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康明村休闲农家乐,针对不同游客群体开发水果采摘、菜园认种和自助烹饪等旅游体验项目,建设特色乡村旅游民宿。如:康明村炭烤黑山羊、涌金村特色生态土鸡、涌金村寻味乡愁体验式农家乐园。
以文为韵,保护传承苗族文化。三岔河镇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也就汇就多民族文化,其中以山头田村石头寨自然村为代表的苗族文化。青瓦白墙的民居房、传统手工织布、制衣技艺,丢钱包、芦笙舞等无不体现了苗族同胞坚韧不屈的性格。打造山头田村苗族文化传承基地,建设集苗族服饰、手工艺品、歌舞乐器、收集整理、影像资料展览为一体的文化传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