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城县老虎台法庭下辖老虎台乡、种羊场,村民基本以种植和畜牧为生,种植回收合同纠纷、离婚纠纷多发。近两年以来,拜城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老虎台法庭作用,以法庭为中心,向周围乡镇辐射,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稳定,取得较好成效。
一、法庭建设“规范化”
一是法庭通过庭审观摩、裁判文书评比、案件质量评查等活动,法官互相交流学习,法庭庭审程序逐步规范,案件质量得以提高。在组织法庭干警积极参与培训,打造人才成长平台的同时,开展“上基层、下一线”活动,听取社会公众对法庭工作意见和建议,加强与乡政府、村委会等沟通,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共建。
二是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认真查找四风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加强廉政教育与风险防控,制定工作规范,防止由于司法行为不规范引发渎职失职问题。
二、服务群众“人性化”
一是设立来访接待室,安排经验丰富的法官、法官助理值班,做到来人一杯水、让坐一张椅,问清来访内容,为群众提供专业法律咨询,以法官为主导,全员积极参与,为群众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咨询等服务,运用情理、法理处理矛盾纠纷,实现群众权益最大化。
二是开展法制讲座活动,积极延伸司法职能作用,通过“以案释法”,加强农业种植、婚姻家庭纠纷普法宣传活动,积极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倡导文明进步的婚姻家庭伦理道德观。
三是实行立案提示告知谈话制度,重点在立案法官在审查各类案件的审查过程中,提示告知当事人应享有的诉讼权利和应注意的诉讼风险,引导当事人针对自己的诉请对审判、执行流程有客观理性的认知,减少当事人诉累,从源头预防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四是按照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方便群众诉讼的原则,充分发挥巡回法庭覆盖广、服务宽、方便快捷的优势,上门立案、上门调解、上门审判,大力开展巡回办案,把发生在基层群众间的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诉讼难的问题。
2020年以来,老虎台法庭巡回办理案件12件,开展法治宣传22场,发放宣传材料620余份,受教育1360人次。法庭帮助村委会排查和调解矛盾纠纷11起,解答法律相关问题45人次,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司法服务“公开化”
一是深入推进阳光司法,深化司法公开,全面推行立案公开、庭审公开、执行公开、文书公开、审务公开,努力打造审判权、执行权的阳光运作机制,不断增强司法工作透明度。
二是通过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和加强人大联络工作,积极主动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沟通、联络,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加强执法监督,促进“阳光司法”。
三是继续落实各项便民、利民、为民措施,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司法服务水平。2019年以来,为追讨洋芋款、亚麻款的260余农户办理了缓交诉讼费手续,免除了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诉讼费。
四、调解纠纷 “多元化”
一是法庭以“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维护权益”为宗旨,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工作的根本要求和目的,以社会各界参与为抓手,搭建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一体化的平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调解率和撤诉率,将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在庭前,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去年以来,通过调解处理了企业拖欠老虎台100余农户洋芋款等在当地影响较大的案件。
二是注重优化诉调对接深度和广度,构建以法庭为中心,派出所、司法所、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四老人员等协同参与的“1+N”多元纠纷化解机制,构建“庭、站、点、员四位一体”的便民诉讼网络。形成以人民法庭为中心、以服务站为主干、以各乡村为辐射、以网格化联络员为纽带的诉讼服务网络,为大量矛盾纠纷进入诉讼设置“减压带”,完成诉前联调,使大量矛盾纠纷在诉前得到有效化解,尤其是在化解婚姻家庭纠纷上,村人民调解员和四老人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离婚案件大幅下降。
三是积极发挥人民陪审员调解作用,将人民陪审员讲“情理”与法官讲“法理”相结合,坚持邀请陪审员做好调解工作。充分利用人民陪审员易与当事人沟通、交流的优势,有意识地邀请人民陪审员参与,从法律、情理等各角度给当事人做调解息诉工作,为法院和群众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促使双方握手言和。(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