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网讯(通讯员:窦明媛、黄忠良)自“枫桥式派出所”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沙雅县公安局全面统一思想、创新方法,始终坚持源头治理、全面排查、就地化解、高效稳控原则,依托“百万警进千万家”,牢固树立固本强基的战略思想和“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不断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基层战斗力,全力打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沙雅县公安局拜什托格拉克派出所地处胡杨林腹地,居民多为“偏远散”分布,如何更好地服务好各族群众,成了派出所面临的新考验。拜什托格拉克派出所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做实党员“五带头”,承诺“忠诚于党我带头、服务人民我带头、执法公正我带头、艰苦奋斗我带头、廉洁自律我带头”,培育忠诚警魂,拴心留人传承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派出所设立党员民警先锋岗,强化发展党员政治考察,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放到急难险重任务中、条件艰苦岗位上接受磨炼,在战斗中培养、锻造队伍过硬政治品格。通过党员民警带头“啃硬骨头”,派出所全面排查辖区矛盾纠纷,引导辖区群众通过法律方式维护权益、通过合法方式反映诉求。对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积极构建“多元化”群众服务、矛盾化解机制,及时提请镇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专项治理、综合治理,有效化解,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通过“戴党徽亮身份”党性教育,进一步加强了辖区警民关系建设,增强群众对党政工作满意度,让“有困难找警察”成为群众生活常态。今年以来,派出所设立党员民警先锋岗9个,递交入党申请书45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人、发展对象2人,预备党员2人。拜什托格拉克派出所以党建带队建,切实发挥好党员模范作用,实现了“群众在哪里,平安建设和党员服务在哪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3起,进一步加强了辖区治安稳定和谐。
沙雅县公安局海楼派出所以创建“枫桥派出所”为契机,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结合海楼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流动人口集中的复杂区域,充分发挥各村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实行“庭院化”管理,整合辖区力量开展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生活保障、卫生医疗、低保救助、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困难。秉承“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的工作理念,把“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警务工作的根本标准。今年以来,海楼派出所主动上门为群众办理身份证142人次,办理户口业务182余人次,为群众送去米面油、蔬菜及药品163人次。通过和社会群众开展良性互动,形成平安共同体,使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让稳定红利促使海楼镇群众脱贫致富、旅游行业、文化经济向好发展,向着城镇化进程更好跨步前进。
沙雅县公安局城镇派出所是全县管理人口最多、单位最多、社情最复杂的派出所。按照“警力有限,民力无限”的工作思路,城镇派出所用最好的服务赢取民心,“滚雪球式”发展群众自治组织,构成了“派出所+便民警务站+便民警务室+志愿服务队”的全方位服务体系。确保每条道路都有便民警务站,每个社区都有便民警务室,每个警务站和警务室都设置有便民服务点,每个站、点都有一支不少于8人的便民志愿服务队,组团式开展便民服务。根据群众需要,认真践行“就地办、马上办、一次办”。将办公地点延伸到14个社区警务室、茶馆、议事点等地,提供4大类27项警务预约、代办。大力推广“新疆公安APP”指尖服务和网络办公,使户籍业务、出入境业务、交管业务“一网办结”,让群众切实少跑路、多办事,甚至不跑路也办事。同时,城镇派出所率先推行派出所服务窗口与行政办公大厅合署办公,68项公安业务在行政服务大厅可一次办结。最近三年来,派出所民警共办理身份证1.1万张、居住证5.4万张、户口簿7000余本,其中,网上办理1.4万件,居民不出门办理3万余件。求真务实做好群众“家门口的警务”,推动辖区社会治安持续良好,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