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践行“两山”理论 推动中国核桃之乡凤庆健康发展
时间 :   2021-03-01 22:3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周满荣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凤庆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临沧市西北部,东与大理州巍山县、南涧县相连,南与云县毗邻,西与永德县交界,北与保山市昌宁县接壤,国土总面积3335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187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47.2万,是世界滇红之乡、中国核桃之乡,具有悠久的核桃种植历史,是临沧乃至云南核桃主产区之一,是全国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第一大县。2020年初步实现生产总值144.5亿元,核桃产量达13万吨、产业加工产值达36.29亿元,实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9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34元,人均核桃收入达5000多元,人均核桃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是37.5%,核桃收入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目前,全县共有核桃基地172万亩,人均4亩,面积达1万亩的行政村有108个,核桃产业已覆盖全县13个乡镇187个村8.6万户农户38.2万人。
近年来,凤庆县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的战略部署,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模式,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并进的绿色发展新路子,确定了“依托云南核桃水洗果联盟,突出核桃初加工体系建设,依托“一县一业”示范创建,提升核桃产业“五化”水平(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绿色化、市场化),着力打造‘中国核桃水洗果第一县’,实现核桃产业综合产值90亿元以上”的总体目标,全力打通核桃产业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凤庆核桃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突出核桃优势  实现“两山”效益发挥
——凤庆核桃文化历史悠久。凤庆是世界滇红之乡、中国核桃之乡、滇西南文化重镇、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美丽宜居新家园。凤庆有悠久的核桃种植历史,澜沧江流域是核桃的原生地,凤庆县是核桃的主要原生地之一,凤庆核桃是凤庆县历代劳动人民从铁核桃、夹绵核桃中经过长期人工选择和栽培驯化后培育而成的,在培育驯化过程中,将“果大、壳薄、仁白、肉厚、味香”的优良品种保留了下来。凤庆境内核桃最古老的树龄在1200年以上,位于雪山镇境内,并挂牌保护,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徐霞客游记》中明崇祯十二年(1639)徐霞客八月六日至十日途径顺宁时记述:“郡境所食所燃皆核桃油,其核桃壳厚而肉嵌,一钱可数枚,锤碎蒸之砸烤为油,胜芝麻,菜籽者多矣”,距今已有376年,从徐霞客游记中可以看出,当时核桃已经在凤庆县广泛种植并进入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食用油料和照明原料。目前,凤庆县雪山镇新民村、新平村、鲁史镇金鸡村、诗礼乡古墨村、牌坊村、大寺乡大寺村、三岔河镇雪华村等地均有大面积的古核桃园保存,树龄在500年以上面积2.6万多亩,树龄在1000年以上有28棵,充分证明了凤庆核桃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境内山谷箐沟间常有连片的铁核桃林分布,铁核桃资源十分丰富,证明凤庆县是核桃的原生地。在凤庆民间,有许多关于核桃的传说故事、民间谚语;在凤庆境内,以核桃得名的地名、自然村名多得不枚胜举,如“核桃寨”、“桃树坡”、“桃园”、“核桃林”、“核桃坪”、“核桃树洼子”、“核桃树垭口”等,这些以核桃得名的村寨,历史以来就有,由此可知,早在元代以前,核桃文化已经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
 
——凤庆核桃种植规模扩大。凤庆县是临沧乃至云南核桃主产区之一,是全国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第一大县。2019年,全县挂果投产150万亩,从事核桃种植及加工的企业和中小型加工户300多户。2019年,全县核桃产量达13万吨,实现农业产值25.92亿元、加工产值36.29亿元,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1.4:1,核桃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6.6%;完成核桃有机基地认证2.1万亩,建成绿色防控标准化示范基地45万亩;建成核桃采后处理水洗果加工站54个,核桃水洗果处理率达41.6%;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3户,销售收入达1亿元以上的1户;完成省级农民合作示范社创建6个,从事核桃生产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产量达6.52万吨,占总生产产量的比重达60.54%;完成“一村一品”专业村创建3个,获得出口创汇经营许可1个;有核桃精深加工企业134户,其中规上企业3户,中小企业131户(含核桃采后处理水洗果加工站54户),有入园核桃企业15户。完成基地建设、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地方标准拟定,完成示范基地建设24080亩,带动51万亩;建成核桃病虫鼠害绿色防控标准化示范基地5万亩,带动核桃病虫鼠害绿色防控基地10万亩;5家企业、7个产品通过有机认证,基地认证面积1.91万亩,目前正在申报“凤庆核桃”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鸡村、古墨村、砚田村已获得“一村一品”核桃专业村认证;培育申报省级以上专业合作示范社6个,从事核桃产业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产量达6.52万吨,占核桃总产量的60.54%;共建成核桃采后处理水洗果加工站55个,核桃水洗果处理率达40%。共培育核桃产业省级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3户,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户。截至目前,提供核桃产业发展实现农发行贷款8亿元,撬动农商行贷款1551户1.8亿元,农行贷款22户1560万元,林业贷款贴息405.48万元。2020年初步实现核桃产业加工产值达36.29亿元。
 
——凤庆核桃品牌开发较多。2019年8月,凤庆县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一县一业”核桃产业示范县创建名单,开发核桃产业。凤庆核桃产品主要有核桃仁、核桃油、核桃粉、核桃乳、休闲食品等系列产品,核桃产业已成为山区群众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组织核桃精深加工企业开发核桃系列产品,共打造林苍山上、0883、秋吉、智上、果脑、紫江等6个自有品牌,完成2个著名商标认证,培育出口创汇经营许可企业1户,完成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1户。产品主要销往国内上海、杭州、北京、广东、四川等发达地区,部分产品销往香港、台湾、日本等地,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凤庆核桃产品十分畅销,每到果实成熟时节,省内外客商蜂拥而至,云集下单,到次年1月底前凤庆核桃远销全国各地。
 
践行“两山”理论  推进核桃产业发展
凤庆县立足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发展增收目标,创新工作机制,强化要素保障,核桃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
 
——强组织,建机制,抓落实
成立以县委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为双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各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一县一业”示范创建领导小组,高位推动核桃产业发展。配强工作力量,全力服务抓落实,全流程跟踪服务,全过程督促落实,切实抓好服务保障;建立问题交办整改制度、跟踪问效制度,践行“事不过夜”“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抓紧抓实问题整改,确保工作质量过硬;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把产业发展成效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不打折扣。 
 
——创标准,打基础,谋发展
依托云南山水核桃水洗果联盟,紧紧围绕“五化”目标,探索建立核桃种植、初加工“五个一”(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定价、统一宣传推介、统一平台销售)标准和管理上的“三率”技术措施,切实解决核桃“有规模无标准”的问题,提高了核桃种植成活率和挂果率,夯实核桃产业发展基础。
建基地管护标准,推进绿色化发展。总结原有基地管护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套核桃基地管护标准。全县一个标准抓统一,编制了《凤庆县核桃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及《凤庆县核桃基地提质增效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规划核桃适宜区、次适宜区,并按照规划合理布局,制定推广“合理密植、整形修剪、中耕施肥、病虫防控、筑埂保土、自然集水、树盘覆盖、成熟采收” 八个方面核桃基地管护标准,推动全县核桃基地标准化发展。乡镇一个示范园抓带动,每个乡镇打造一个不少于5000亩的核桃提质增效示范园,辐射带动全乡核桃基地整体提质,2019年全县完成核桃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建设53.2万亩(其中:项目实施2.2万亩,合作社辐射带动51万亩),通过3年示范创建,实现核桃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建设全覆盖;试验示范基地建设13个13万亩;完成有机认证面积2.1万亩,正在申报45万亩。行政村一个专业合作社抓统筹联合,统筹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通过入股分红方式筹集资金,联合全村初加工小龙头企业及果农开展核桃基地管护和技术培训,同时初加工小龙头定单收购果农核桃进行统一加工,做到核桃原料统购统销,保障果农收益。自然村一支专业队伍抓管控,结合自然村实际,就地取材,积极发动本村“土专家”加入专业管护队,负责核桃基地的科学管护,严把核桃采收节令,保障原料标准,并进行专业采收。从2019年起实施提质增效工程,3年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县已完成核桃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建设6.5万亩,辐射带动80万亩;完成3个村“一村一品”认证工作。 
 
建加工流程标准,推进专业化发展。围绕核桃原料标准化目标,建立以水洗果为主的核桃原料初加工流程标准,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营的模式,大力推进核桃采后处理水洗果加工站建设。立足资源抓规划,根据全县核桃产业资源状况,抓实核桃采后处理水洗果加工站规划布局,计划到2022年在全市建成核桃采后处理水洗果加工站252个,其中凤庆建成150个;研究制定了《凤庆县“一县一业”示范创建核桃采后处理水洗果加工站建设实施方案》,分一、二、三级站规划建设。创新工艺定标准,制定了青果剥皮、清洗、烘烤、筛选、吹空、包装等标准化核桃水洗果加工流程,并依托云南康立信设备制造公司,创新研发了核桃水洗果自动化全套设备,制定了核桃初加工成套设备标准,全力推进核桃采后处理水洗果加工站建设,真正实现核桃无烟烘烤、清洁化生产,确保核桃初制加工成品标准化。多点投入抓推进,采取“政府扶持一点、经营主体自筹一点、大龙头补助一点、村集体投入一点”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切实解决核桃采后处理水洗果加工站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建仓储管理标准,推进规模化发展。依托核桃产品冷链物流仓储暨托管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根据功能和运营需要,投资3.5亿元,规划建设10万立方米智能化冷库和2.7万平方米托管交易中心,打造滇西南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仓储、集散、交易、结算中心,项目建成后仓储能力可达5万吨以上。
 
建产品质量标准,推进市场化发展。围绕把核桃“吃干榨尽”的目标,实现核桃产品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依托云南山水核桃水洗果联盟,制定科学的核桃果、仁质量分级分类标准,全力打造“三品一标”核桃产品,推进产品质量认证追溯,严把产品质量关,为核桃全产业链开发降成本、拓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建组织体系标准,推进组织化发展。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探索“水洗果联盟+大龙头+小龙头(合作社)+村集体+果农(基地)”的“5+”模式,建立紧密的利益机制,实现果农、合作社、小龙头、村集体、大龙头、水洗果联盟多家共赢的良性利益共享目标。
 
——建平台,育龙头,树形象
围绕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目标要求,于2013年前瞻性规划建设特色化、专业化、美丽化、智慧化凤庆核桃产业园区。坚持问题导向延链补链,强化龙头引领和关联配套,打造全国核桃全产业链聚集发展示范区。
 
规划引领把方向。找准定位、理清思路、做到谋定而后动,编制了《凤庆县核桃产业园建设研究报告》、《凤庆县核桃产业园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核桃产业园规划建设科学有序。
 
突出特色树形象。为规避区域内同质化恶性竞争,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市委、市政府于2019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向园区聚集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凤庆核桃全产业链聚集发展的政策意见》,明确凤庆为全市核桃精深加工园区并予以政策倾斜,凤庆县顺势而谋,围绕核桃分类利用、分类增值研究核桃全产业链开发建设发展思路,着力培育和打造专业化、特色化、智慧化凤庆核桃产业园区品牌。
 
功能集成抓配套。提速核桃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及重点项目建设,核桃精深加工中心统规统建1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投用6.4万平方米,其余5.6万平方米及核桃油项目加快实施,核桃交易集散中心、核桃学术文化交流展示中心、核桃产业大数据暨信息化可视化中心、核桃智能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核桃初加工成套设备研发制造中心已启动建设,核桃产品检验检测暨研发中心预计年内投运,核桃产业园承载和孵化能力不断增强。
 
多措并举育龙头。坚持“内培外引、筑巢引凤”“双轮驱动”,加速龙头企业培育引进,通过市、县国资控股与原宏达食品公司混改,于2018年9月组建全市第一家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核桃加工企业(临沧工投顺宁坚果开发有限公司),培育本土龙头企业。主动寻求合作,实现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国资平台公司资源配置和核桃产业前端基础优势,主动寻求有后端资源优势的品牌企业嫁接,成功实现与武汉良品铺子、浙江百草味、安徽三只松鼠等知名企业联姻合作。积极开展核桃全产业链项目策划和产品研发,委托中山大学、上海质标所、深圳中商智库等专业中介机构开展核桃全产业链项目策划和产品研发,编制了《凤庆核桃全产业链开发项目策划》和《凤庆核桃全产业链项目精准招商指南》。
 
——树品牌,拓市场,促销售
打造公共区域品牌拓市场。依托云南山水核桃水洗果联盟,策划、包装、申报、宣传、推介“云南山水核桃”和“凤庆核桃”公共区域品牌。“凤庆核桃”已被云南省认定为第二批“云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构建物联网及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按照农产品标识规范、追溯体系和数据采集标准,建立实时、动态、全方位的凤庆县核桃质量安全数据采集模型,构建凤庆县核桃产业数据传输与交换技术体系。目前,已完成平台架构设计、商城管理、商家管理、基础功能编码开发工作,完成43个村和示范点核桃基地VR全景数据的航拍采集。
 
打造企业自主品牌拓市场。积极推介自主品牌,支持企业不断强化产品研发,临沧工投顺宁坚果开发有限公司、云南紫江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在健康食品、保健食品、妇儿食品方面加快产品开发力度,已培育林苍山上、种在山上、0883、秋吉、嘉利好、果脑、紫江野生核桃油、智上•云南核桃乳8个品牌,其中0883牌精品水洗果核桃被认定为临沧市十大绿色农产品,企业自主品牌培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联合宣传营销品牌拓市场。围绕核桃全产业链建设,依托不同媒体平台,开展全方位宣传报道,积极联系对接省内外机场、火车站等平台,不断扩大宣传影响面。2019年通过积极支持、组织企业参加全国性博览会、宣传推介会、展销会,共销售核桃及核桃深加工产品26000多单,销售总额达3600多万元,依托电商中心运营在成都、上海、北京、广东、昆明、浙江等大中城市开设直销体验店31个,实现线上线下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
 
嫁接合作借船出海拓市场。拓展国内外市场,核桃水洗果、核桃仁、休闲食品、核桃油等产品逐步进入合作平台销售,打通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迪拜等国际市场,2019年实现创汇600多万美元,2020年度创汇不低于1000万美元。
 
        探索凤庆经验 提高“两山”成果转化
认真总结示范创建经验,全力以赴抓好核桃产业发展,持续巩固提升示范创建成效,为云南核桃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凤庆经验。
 
水洗果联盟走出一条全新的核桃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之路,用联盟标准擦亮云南核桃品牌,为全省的核桃产业发展制定水洗果标准。2018年12月14日, 由保山、大理、楚雄、临沧、普洱等5州市6家核桃加工龙头企业在凤庆发起成立了致力于“联合共赢,抱团发展”的云南山水核桃水洗果联盟,旨在推动云南核桃“五化”发展,统领全省核桃企业抱团发展共同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按照核桃初加工 “五个一”标准,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定价、统一宣传推介、统一平台销售,有效破解核桃产业有产品缺标准、有数量缺规模、有市场缺品牌等问题。同时,把农户、公司、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实现农户增收、公司获利、地方发展,也让云南核桃世界品味实至名归。
 
成功培育本土核桃产业龙头企业,为核桃产品搭接国际国内市场发挥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根据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规定,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由临沧市工业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国有独资)控股51%、凤庆县滇红工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占股34%、凤庆县宏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占股15%共同组建临沧工投顺宁坚果开发有限公司,于2018年9月12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1亿元,是临沧首家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改制企业,专门从事核桃产业开发。为全市的核桃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发挥引领作用。公司按照产、学、研为一体的“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基地”运营模式,统领核桃基地标准化建设、初加工及精深加工标准化生产、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2019年公司共加工核桃干果10310吨(其中核桃仁837吨),加工临沧坚果645吨,实现产值1.2亿元,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杠杆作用。目前,公司已经成功与国内的良品铺子、百草味、三只松鼠、京东、阿里巴巴等平台合作,与国外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迪拜等国家和地区合作,实现创汇460万美元,2020年实现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
 
成功探索“水洗果联盟+大龙头+合作社(小龙头)+村集体+果农(基地)”的凤庆核桃产业发展“5+模式”,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依托水洗果联盟,因地制宜建设水洗果烘烤站,并以核桃专业合作社组建和烘烤站点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发动广大果农积极投身核桃基地建设及初加工标准化生产,使各利益主体与果农形成利益共同体:水洗果联盟负责引领方向,制定标准,品牌策划及市场开拓营销。大龙头(临沧工投顺宁坚果开发公司)负责质量把关,产品研发,以及为党支部(村两委)提供技术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同时在价格保障的前提下订单收购核桃原料,并给予管理服务经费支持,降低小龙头及合作社、果农的价格波动风险。村集体服从大龙头企业的生产调度,严把质量关,并负责为合作社、小龙头开展政策信息咨询服务,引领果农以资金、劳力、设备资产等进行入股。合作社(小龙头)按照大龙头的统一要求,严格落实和推广核桃初加工“五个一”标准,制定科学的章程和核桃管护机制。对果农的核桃进行订单收购,并对核桃原料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烘烤和分级仓储等,同时每年按5‰的比率给予村集体分红,从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果农(基地)在合作社、小龙头的指导下,负责基地的管护,确保为合作社、小龙头提供绿色、有机、无公害的原料。通过推广“5+模式”进一步做实利益主体的利益联结。
 
成功打造核桃产业园区聚集发展工业化平台,为省内外大的平台筑巢引凤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照“特色化、专业化、美丽化、集群化、智慧化”的发展思路,依托滇红生态产业园区全力打造凤庆县核桃产业园区建设,核桃产业园区建设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色园区开发建设,逐步形成核桃标准化原料集中仓储供应、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开发、科研技术支撑、成套设备支持等全产业链闭环,进一步细化了产业链分工协作,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生产运行成本,提高了企业及产业综合效益,实现企业集群化发展。按照“一核、两轴、三片区”的功能结构规划布局。总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省开发区优化提升总体部署要求优化升级),主要建设内容为核桃交易中心、双创园区建设、标准厂房、核桃检验检测中心、核桃冷链仓储项目。目前园区配套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完成土地收储2000多亩,整理项目用地900多亩,完成建设用地报批800多亩,土地储备充足,已具备“六通一平”入园条件,承载能力日益增强,集群效应逐步显现。临沧工投顺宁坚果开发有限公司、云南庆丰核桃科技有限公司、云南一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紫江食品有限公司、云南沃纳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一批核桃精深加工企业入驻核桃产业园区发展。2020年产业园主营业务收入为42亿元,总产值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4亿元。
 
通过“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全县核桃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基地管护标准全面提升,以水洗果为主的核桃初加工标准化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产品精深加工得到延伸,产品质量更加保障,龙头培育、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品牌打造取得阶段性成果,销售网络及平台逐步建立,市场渠道进一步拓展,示范创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功转化,农民收入得到增加、农业产量得到增产、农村发展较快,全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森林覆盖率为71.5%,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4%。(通讯员:许灵锋  字正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