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大数据破译“隐形腐败”潜规则的密码
时间 :   2020-12-28 23:1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周满荣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2019年,赛罕区纪委监委接到一起关于超限车辆通过“黄牛”引路多次避开超限站监管,后期更是直接买通超线监管执法人员,由监管执法人员有意关闭超限站电脑,无法记录当时车辆超载数据而顺利躲避过超限处罚。
 
作为国家行使公权力的路政监管执法人员,为一己私利置国家公路损坏与道路交通安全于不顾,长期利用手中权利暗箱操作,变相敛财,早已成为部分路政监管执法人员损公肥私的潜规则,社会上称之为“隐形腐败”。
 
查处此类案件难难点在,一是因超限监察站有意关闭电脑记录,无法取证当时通过该超限站的超限车辆信息,二是外围调取每天过往车辆数量庞大,从中筛选锁定嫌疑目标仅靠一般的调查取证手段,难以判定,因此,在查处该案上一直难有作为,难以突破。
 
接手此案的赛罕区纪委监委不走寻常路,首先是连续几天几夜在超限检测站附隐蔽处蹲点守候记录来往车辆信息,捕捉电脑关闭后的未录入车辆信息,其次是二十四小时内调取50部手机。30余名涉案人员上百个银行账户的3万余条银行流水信息,其三是奔赴北京、西安、深圳、杭州等地调取涉案人员10万条转账信息,车辆交易记录,调取收费站300余万条过站车辆的相关信息,其四是往返包头、集宁、二连浩特、鄂尔多斯等地询问47人,讯问相关涉案人员100多人次,获取了大量的蛛丝马迹。然后应用大数选比对可疑车辆,四名“黄牛”渐渐浮出水面,成为锁定目标,然后顺藤摸瓜。延伸触角,步步深入,最终七名涉案人员在巨大的压力下主动投案自首。
 
   借助大数据精准高效的筛选、分析、判定等,终于让路政监察执法系统这一跨度时间长,涉案人员多,内外勾结,危害社会根基的蛀虫绳之以法,他们自信“隐形腐败”背后潜规则密码在大数据面前被逐一破译。 
 
30多页,16000多字的初核报告中归纳出的成功经验,为自治区在该范围开展隐形腐败整改提供了经验借鉴。(赛罕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