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快马加鞭。 —题记
近日,我静心拜读了习总书记《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一文。文章高屋建瓴,提出了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为办好教育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掩卷反思,我甚觉受益匪浅。
古语云: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师者,明德惟馨,孕育桃李芬芳者也。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谨遵习总书记的教诲,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提高教书育人能力,争当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一、正确理解教师职业:富有“温度”的职业
我曾经很肤浅的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数十年内重复同样一件事情,教师的人生会很平淡。但是,在多年教学的实践阶段中,我发现只有深入了解、接触、认识以及学习后,才知道无论是作为一名科任教师还是一名班主任,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工作中所涵盖的学问都是值得我深入钻研并能够终身受益的。从一个简单的角度来说,教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分享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感、所悟,对教师来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学生可能因为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而奋发图强,从而积极主动的接受新知识,亦或是因为教师一个有温度的举动受益终生,这些都可以给教师带来莫大的成就感。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教师是集“爱心、耐心、信心、细心”为一体的有温度的人。在教学过程中,用爱心去关爱学生、用耐心去引导学生、用信心去激励学生、用细心去感化学生,教师要充分体现其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各方面的关注。正如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阐述的“教育的本质”: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二、不断加强教师自我提升:术业有专攻,理论有高度
人们对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都有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今这种说法已经转变为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是个活水源头”。虽然只是小小几个字的变化,但是深思之后,你会发现当代社会、当前时代教育背景对教师各方面综合素养的要求之高之严。在如今多渠道接受信息的社会,学生的信息量和学生接触的知识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因此我们自己也要培养阅读习惯,在自己术业有专攻的同时还要汲取更多面、更多元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
教师要持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度和民族自豪感,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民族自信的人,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浓浓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只有每一位教师骨子里有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自豪,我们才能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三、大力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奉献情怀
教师不是一个人的教育工作,而是一个团队的合作工作。这个团队既有和学生的合作,也有和任课教师以及学校领导的合作,更有和家长的合作。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团队意识,注重合作,学会借力,借助任课教师和家长的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同时,在教师的成长阶段中,也要善于向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请教学习,多学习他们的优点和经验。成功者必善假于物,因此,我们要把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融合到我们的教学风格中,从而形成我们自己的教学特色再反作用于学生。另一个方面,教师应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怀揣一颗感恩的无私奉献的心,感恩自己在教育教学的前进道路上有领导们的指引、有同事们的陪伴和共同成长、有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教师应该作出示范,进而引导学生心怀感恩,团结奋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爱父母、爱家庭、爱老师、爱家乡、爱民族、爱国家、爱社会的人。
成功者先相信,再看见。今天,我们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行动者和摆渡人。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吃苦、敢拼搏、肯钻研,勤于奉献,我们定能担当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
我是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我会执着坚守,奋力前行。(湖南省城步县第一民族中学 : 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