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清水河县纪委监委以监督“三务”公开为抓手,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突出抓源头、抓后头、抓典型,持续深化“三务”公开,实现“两提升一下降”目标。
一抓源头,解决好“怎么抓”的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实行县“三务”主责部门、县纪委监委联推工作机制,权责清晰、各尽其能,紧盯重点公开项目、公开制度执行情况、公开软硬件建设等环节,联合推进“三务”公开,在推进中进一步完善“决策、实施、公开、监督”公开程序,实行公开全过程监管。今年以来,累计组织召开“三务”公开调度会2次,推进会3次,业务培训4次,协同推进“三务”公开工作。
二抓后头,解决好“不抓”的问题。充分发挥日常监督、专项检查、巡察监督职能,开展“三务”公开督查40余次,通报批评单位19家次,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1份,跟踪督促问题整改。深入查处“三务”不公开、假公开、公开不到位背后的腐败问题,严肃执纪问责。累计受理“三务”公开相关问题线索20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人,组织处理5人,通报典型案例4起,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发挥警示震慑作用。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干部包联村(社区)全覆盖作用,实行“以督代训”,纪检监察干部借包联之机与村干部、村“三务”公开专职人员面对面交流,讲明“三务”公开重大意义,讲解“三务”公开概念及具体操作规程,消除村干部“不愿公开、不想公开、不能公开”三不想法,及时解决公开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今年以来,全县纪检监察干部累计下村(社区)走访386人次,收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24个,推动解决“三务”公开相关问题96个。
三抓典型,解决好“为谁公开”的问题。聚焦典型选树,优先打造“点、线”精品公开阵地,带动全县“三务”公开全面提档升级。点:在村级层面选树“三务”公开精品村,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引领带动村级实现全面公开。督促发改、财政、扶贫、民政、农牧业等部门对民生项目及资金全程公开,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线:借助公路沿线优势和区位优势,以试点模式强力推进“三务”公开,打造“三务”公开精品一条线,为全县“三务”公开立标杆、树榜样,有效引领带动全县“三务”规范化公开。
四看成效,实现“两提升一下降”目标。通过“三抓”工作举措,“三务”公开硬件建设得到全面提升。截止目前,全县103个村“三务”公开查询机全部配备到位,有73个村(社区)新建“三务”公开栏163块,其他36个村全部对“三务”公开栏进行了改造提升,全县103个村在“三务”公开的基础上,全部附加了惠民政策公开栏。截止目前,累计在阳光“三务”公开平台公开信息9.5万余条,前台访问量18万余人次,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公开,真正做到让群众看得见、看得全、看得懂、能监督,有效提升了群众对“三务”公开知晓率、群众对党政部门工作满意度,今年上半年业务范围内信访总量比往年同比下降59.6%,基层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清水河县纪委监委;张军)